返回

穿越荒年之情系四道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章 山洞藏粮
    “这个山洞虽然不大,但是通风很好,非常适合藏粮食。现在城里太乱了,粮食不能往家里运。

    白天,小民小三子你们几个大的,把粮食运到这里来。

    昭昭、小芸你们三个收割粮食,我和你牛大爷准备了几张大帆布,先在山谷把谷子高粱晒干,不忙着脱粒。

    晾晒干了,全装麻袋里存在山洞。等到了冬天,没人出门的时候,咱们再想办法脱粒,看情况往家里运。”

    小三子在山洞里转了一圈,不由赞道:“爸,这山洞很干燥,用来存放粮食正好。

    难怪这段时间,你和牛大爷神神秘秘的,白天黑夜不着家呢!

    原来,你们是在山里找藏粮食的山洞。”

    钱伯父斜了小三子一眼,“你知道什么?我们会跟你们似的,做啥事没个计划,现上轿现扎耳朵眼?

    这山洞早年间就有,我小时候就来过,想当年我们小时候,也是满山遍野的疯跑过。

    在这山洞里,我还藏过好几天,躲过日本鬼子呢!

    这几天单位倒班炼钢,要是有时间,我们早就把玉米先给收了。

    正好,你们停课了,除了到饭点儿去食堂点卯,你们把成熟的粮食先抢收了。

    进山的时候小心点,注意背着人,千万别被人发现抄了后路!”

    “知道了!”

    “放心,我们一直都很小心!”

    钱双喜还要上班,天蒙蒙亮就装作溜弯,回城去单位了。

    几个孩子,失踪一天半天,也没人注意。

    天亮前,他们在山洞里铺上麻袋眯了一觉,天刚亮,又开始干活。

    玉米掰下来,留三四个皮不扒,两个一对系起来,装进背篓,两个男孩子往山洞运。

    运进山洞,角落立几根木头,把玉米搭在木头上,自然晾晒。

    到了中午,几个孩子一人背一捆柴火下山吃饭,吃完饭继续上山干活。

    “小民,都吃食堂了,还捡柴火干吗?又不用自己烧饭。”

    “嘿嘿,留着冬天烧水烧炕用,大食堂管饭,还管咱取暖喝热水吗?

    咱们街道这么多户人家,不能啥困难都指望政府解决,自己家的事,自己还是要多上点心。”

    刚好居委会张主任路过,听到孩子们的对话,表示支持,表扬道:

    “牛家小子说的对,你们家里有孩子的,都跟人家学学,不能啥事都丢给国家管。

    我跟你们说,今年冬天,家家户户肯定没煤烧,都要自己解决。”

    一个老太太着急了,“为啥,咱们不是有供应煤吗?”

    张主任指指京城上空无数股浓烟,“这还看不明白?今年的供应煤炼钢都不够,外省一火一火车的往城里运煤,都供不上土高炉烧的。

    咱们京城还好点,炼钢还有煤,其他省市,都开始烧柴火了。”

    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她忙着呢,也要去煤炭公司协商要煤。

    土高炉只要点着火,说什么也不能停,停下就完不成任务。

    韩昭昭他们,用了五天五夜,才把山谷里所有的庄稼收割完。

    收获的玉米、谷子、高粱三种粮食,加一起有八千多斤。花生收了二百斤,芝麻收了一百一十斤,红豆绿豆各三十多斤。

    另外还收获了一千来斤蓖麻子,五百多斤荞麦籽,二百多个重五六斤的大南瓜。

    丝瓜只摘了几次,剩下的没来的及摘,都在瓜秧上老成丝瓜络了。

    把深山的山洞塞的满满的,人进去连身都转不开。

    山谷里只剩下三亩多地瓜和各种庄稼秸秆。

    按说地瓜正是上淀粉的时候,再过半个月再收的。

    可最近上山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他们一狠心,把还在生长的地瓜也全给刨出来了。

    把粮食藏好,他们终于轻松了。

    背着柴火下山,送到大食堂后厨,孩子们交了差。

    现在,大食堂的煤炭全挪给炼钢炉了,做饭开始烧柴火。

    张主任带着人又挨门挨户收柴火,硬木头送炼钢炉,软柴火送大食堂,有些积极分子,把家里的门板都拆了送去炼钢了。

    全民运动就是牛,现在,除了五六岁以下的小孩,基本没闲人。

    燃料不够,树木来凑!

    把柴火烧光,居委会又号召大家,上山砍树去。

    看着山上如蚂蚁般的人,牛小民几人吓得瑟瑟发抖。

    他们担心,这些疯狂的人再往山里推进,就会发现他们种地的山谷。

    韩昭昭表面装害怕,其实心里稳着呢!

    她当初选的这座山,还真没啥大树,大多是灌木丛。

    烧土高炉,必须要用硬柴,非大树不可。离他们开荒的山谷不远处,一座座山被剃了头。

    手腕粗的小树也不放过,人们扛着斧头背着锯,一车车木头被拉下山,还湿着就被送进了土高炉。

    反正火旺不怕柴湿,只要火不灭就烧呗!

    京城的天空像是遭了兵灾,到处浓烟滚滚向天去,天空一片阴霾。

    走在灰沉沉的大街上,吸口气鼻孔里都是黑灰!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