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荒年之情系四道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章 魔怔
    难怪后世网上讨论都说医科是学习时间最长,熟练掌握最难的专业呢!

    海量的医学知识,每天强迫自己背“古文”。

    几百上千条“汤头歌诀”要硬塞进脑子里,比砖头厚的《神农本草经》,有上中下三册,记载药材三百六五种。《本草纲目》五十二卷,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

    韩昭昭要按白爷爷的要求,争取全部倒背如流!

    还有还有,白家祖传的药材手册也要一一背诵,老爷子是要经常突击抽查的。

    韩昭昭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爆炸了,她忍不住抱头哀嚎:“这哪里是学医,这简直是要命啊!”

    然而,她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学医是一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途径,能够解除亲人们的病痛,给予亲朋好友生的希望。

    想想她曾经生活过的现代,中医越老越宝贝,真正好医术好的老中医更是堪比国宝大熊猫一般稀少。

    韩昭昭深吸一口气,再次拿起书本,继续背诵那些枯燥无味的中医知识,她也想当熊猫!

    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她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医学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失之毫厘 ,谬之千里!

    在医学的世界里,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

    每一个诊断,每一次诊疗,都需要精益求精,因为哪怕是最微小的失误,也可能导致千里之谬。

    作为一位合格的中医,像是在悬崖上行走,每一步都必须谨慎小心,绝不允许出现一次失误,那是对健康的忽视,是对生命的轻视!

    生命的重量无法承受任何轻率,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学医的过程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分秒必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错过任何一个线索。

    在这个领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

    韩昭昭拿出了百分之两分的精力,努力刻苦的学习医术。

    白天,无论她是在编筐还是在做木雕,是在吃饭还是在做饭,肉嘟嘟的嘴唇一直在蠕动。

    惹的不知内情的老太太和小三子他们都笑话她:“昭昭,这个冬天,你吃的伙食够好了,几乎天天都有一顿肉菜,咋还这么馋呢?

    你嘴巴里有啥,也没见你偷吃零食,不会是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吧?你啥时候学会牛的本事了,还会反刍了?”

    韩昭昭听不到,抬头一脸茫然……

    小三子哈哈大笑,从没见过韩昭昭露出过这种傻样,还怪有趣的嘞!

    老太太心里咯噔一声:坏了,这孩子不会中邪了吧?以前她可是牙尖嘴利,一句话也不让人的。

    太反常了!孙女这段时间像是变了个人,“昭昭,刚我说的话你听到没?”

    韩昭昭茫然点头,脑子里还在继续默背单方:一、瓦楞子,甘草各等份儿,研成细末,每次服一到三钱。 疼痛加白屈菜两钱水煎服。

    二、鸡蛋壳焙黄,研粉,每服二至三分,日两次,饭后服。

    (以上二方适用于胃酸偏高者。)

    三、冰糖四钱,山楂一两,麦芽五钱,水煎服。(适用于胃酸偏低者。)

    …………

    五、明矾一块(黄豆大小)……

    她的嘴唇依旧在蠕动!

    老太太:“昭昭,你在说话吗?”

    韩昭昭迷茫的看着她奶着急的脸,点点头……

    老太太:“那你咋不出声啊?”

    韩昭昭摇摇头,表示自己在忙,没对他们说话。

    老太太上火了:“说话!你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到底啥意思?”

    韩昭昭:没看我忙着背单方呢吗,奶咋着急了呢?

    “奶,您干吗?我背单方呢,有事您说事,我能听到,您着啥急呀?”

    老太太和小三子:“啥单方双方,你莫不是魔怔了?”

    韩昭昭一怔:“啥魔怔不魔怔的?我背药书呢,你们该干啥干啥,别打扰我。

    被你们这一打断,我又得重背!”

    老太太和小三子都是一惊,“不是吧?你真的在背医书?”

    韩昭昭不解:“这还有假?不然我费劲巴拉的往家淘换那么多医书干嘛?

    我又不是傻,那几大箱医书可是花了我不少钱的!”

    小三子竖起拇指,“说牛还是您牛!那些书都是大部头,哪本都比城墙上的砖头厚。

    里面之乎者也的,看一眼我就头晕,您竟然也能看的进去?

    不是,我不记得你才认识一百多个字吗,就你?还背医书?

    别搞笑了好不好,一点儿不好笑!”

    韩昭昭斜晲他一眼:“这都是啥时候的事了,我还不能进步了?

    这几个月过去,我早把字给认全乎了。”

    老太太点头附和:“昭昭这事没骗人,她一直在扒字典学习认字的,人民日报早前她就能从头到尾原封不动的读下来了,我们家昭昭随她妈,聪明!

    昭昭,你看书读报奶相信,但你说自己搁家学医术,我咋不那么相信呢?

    早前我就听说了,中医可难学了,人家都是师父找徒弟,相中你了才手把手教你。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