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0章 本土宗教
    望着皇太极戴着镣铐渐行渐远的背影,徐铭轩不禁将目光投向朱琳泽,疑惑道:

    “陛下,您如此看重皇太极?”

    在徐铭轩眼中,无论是里奥斯的精锐兵团、圣殿骑士团的重甲骑兵,还是帕本海默的胸甲骑兵,都不逊于大清的八旗。

    可如今皇太极需要率军打穿亚欧大陆,这等于是和除了大明之外的,当今世上所有的强国为敌。

    当今之世,强国众多,不仅有欧洲的神罗、法、英、西、尼等国,这自东向西的征途之中,尚有沙皇俄国、准格尔汗国、和硕特汗国、莫卧儿帝国、萨菲波斯帝国、哈萨克汗国、奥斯曼帝国等等。

    朱琳泽笑了笑:

    “撇开立场不谈,皇太极委实是一位了不起的雄主。

    有一年的时间筹备,又有贸易作为支撑,再加上持有元朝的传国玉玺,这把牌,已经相当漂亮了,朕觉得他还是有希望试一试的。”

    前后一联想,徐铭轩似乎明白了什么,眸光中闪烁着崇拜:

    “陛下让皇太极以牛马换取物资,莫非是提点他统一漠北蒙古(外蒙古),还有就是弥补他们在装备上的不足?”

    “不错,论作战能力,论指挥和筹谋能力,大清都已经具备气候。

    若是在火器装备上能和西方拉平,打到巴黎,可能性还是有的。”朱琳泽微微颔首,想了想,淡笑开口:

    “把解放濠镜时俘虏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都送去和大清交换牛马,他们造的火器我大明看不上,对皇太极来说,可都是宝贝。”

    徐铭轩拿起本子快速记下,随即又问道:

    “关于西征事宜,陛下可还有其他吩咐?”

    凝视着花园中那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花圃,朱琳泽脸上浮出笑意:

    “大火烧过之后,就是播种、施肥的好时候。”

    在徐铭轩困惑的目光中, 朱琳泽继续解释道:

    “把今日的消息同步给参谋部和内阁,让他们拿个战后重建的章程来。

    这章程要包括医疗救治、城市重建、专项资金、文化教育、通商贸易、探矿采矿和社会治理等等。

    其中,重点要把我中华的精髓——儒学传播出去,让中亚、西亚、乃至整个欧洲都要开始学儒,敬儒,遵从三纲五常。”

    “陛下,如今我大明的国粹不是道教,遵从的不是科学吗?”徐铭轩忍不住脱口而出。

    朱琳泽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道教是本土宗教懂吗!所谓本土,就是和犹太教一样,只吸纳,不外传。”

    “微臣明白……明白……”徐铭轩嘿嘿一笑,顿了顿,又有些担忧道:

    “中原的四大发明多数乃蒙古西征时传至西方,此次西征,此方面是否需加以防范?”

    沉默片刻,朱琳泽才缓缓说道:

    “朕之所以把科学研究院放在大都督府,采用军事化管理,就是不想把高精尖技术那么早透露出去。

    只不过天下之大,惊才艳艳之辈如过江之鲫,单靠堵肯定不行,还要在人才吸引方面多下功夫才行。”

    闻言,徐铭轩似乎想起了什么,他从众多折子里找出一份,呈于朱琳泽并解释道:

    “这是移民部与专利部的联名奏请。陈奇瑜和宋应星两位尚书皆认为,单纯向美洲移民之策实不可取。

    在奏折中,他们提及蒙古三次西征于外所建的四大汗国。

    这些藩国数十年后便或独立,或分裂,与中原本土几无关联。

    为免蹈此覆辙,奏请提出三条建议:

    其一,大明疆域内所有发明创造都须于专利部注册登记,否则官方不予认可。

    其二,新科举仅于京都举行,所有欲入朝为官或入朝廷机构效力的学子,皆须回归本土修习并参加科考。

    其三,中原之外仅设县学和府学,若欲深造也须返回中原。”

    朱琳泽微微颔首,轻抿茶盏,缓声点评道:

    “专利的提议可行,至于其他的还需要再斟酌。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设立诸多障碍,只会让我大明的发展速度变慢。

    所以,朕的想法是:

    其一,大明疆域内的所有教材,从启蒙至县学、府学、科考内容,都需有国子监严格审核,全球统一。

    其二,新科举的地点并非关键,关键是考试的内容要由内阁和国子监统一制定。

    其三,做好各个属地的经济和资源规划,让他们与中原加强贸易,加强互惠互利,携手共赢。

    最后,就是要想办法把中原建立成科技圣地、文化中心、富庶天堂等等,以此来吸引人人向往,这才是正途。”

    正说着,就听到亭外出来女子叽叽喳喳的声音,时而还夹杂着袁有容那银铃般的笑声。

    几秒后,一群莺莺燕燕的女子从鹅卵石小径的拐弯处现身,这领头的正是袁有容和尼莫。

    见到此状,徐铭轩笑了笑,躬身道:

    “陛下,既二位皇后前来,那臣便往武英殿处理公务了。”

    朱琳泽摆了摆手,不以为意道: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