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双穿门:咱哥俩谁说了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8章 白杆兵和戚家军
    第二排迅速补上,下蹲,发射!

    整个场面非常激烈,因为是实弹射击的原因,朱由校感觉就是真实的战场!

    很快,攻城士兵脚下的木牌用完了,足足一千块!

    城上守城的士兵,也都发射了三四次。

    看到这样的结果,朱由校稍微放松了一些。

    张之极、汤国祚跑过来问道:“陛下,您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朱由校沉吟道:“有一种情况,这里没有体现:实际攻城的时候,建奴兵会投掷弯刀,这时候,火铳手必然出现伤亡。

    你们的计划里,有没有备战的火铳兵?”

    张之极:“有!您看到的只是一半的火铳兵,还有另一半待命!”

    朱由校:“那就好。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我们的火铳兵伤亡严重,攻城士兵大量登城,怎么办?”

    张之极从腰间拽出一颗木柄火雷,说道:“还有这个!”

    朱由校:“啥?老宋泄密了?”

    常延龄说道:“陛下,宋尚书很晚才睡,末将见到他的时候,还在写写画画,是末将询问宋尚书是否有守城利器。”

    朱由校:“马上就要出征了,也到时候拿出来用了。

    投掷火雷需要练习,刚才的城墙攻守也要训练,可以适当加大攻城士兵的数量,守城迫使士兵提高反应速度。

    这几日就辛苦些,天一亮就开始训练,直到天黑。

    对了,天黑的情况也要训练!

    朕会给你们加餐,提高伙食!”

    张之极等人听了,当即领命。

    然后,就开始疯狂的训练,昼夜不息!

    刚回到皇宫,得到禀报,四川的白杆兵和浙江的戚家军都来了。

    朱由校很振奋,说道:“先叫秦良玉进来!”

    刘若愚:“秦夫人还没来,来的是她的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

    朱由校:“行,你叫他们进来吧!”

    川兵是分两批进京的,先来的是秦邦屏和秦民屏,率兵五千,后面是秦良玉和她的儿子马祥麟,率兵三千。

    见到两人后,朱由校也没有多说,只是赐秦良玉三品官员的服饰,并任命秦邦屏为都司佥书,秦民屏为守备。

    朱由校想到秦邦屏的结局,完全是因为出城野战,没有固守城池的原因,又想到他是川兵,真到了战场,杨额不是有人听他的。

    于是,朱由校给秦邦屏和秦民屏一人一把尚方宝剑,说道:“朕对你们没有别的要求,只有一点,不可出城野战!

    周围的将官,不管是谁,只要他坚持出城,你俩就用手中的天子剑,将其斩杀!

    如果你俩也出城了,那就不用回来了,用此剑自尽吧!”

    两人第一次见到皇帝,没想到是这个命令,吓得双股震颤,急忙接旨、接剑!

    不怪朱由校对出城如此戒备,现在的大名将领,明知道野战不如建奴,但喝两杯马尿就天不怕地不怕,冲动之下就跑出城外,导致兵败身死。

    所以,坚守城池,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朱由校之所以想到白杆兵和戚家军,是因为这两支队伍特别英勇、特别忠心、军纪特别严整,是不可多得强军。

    而秦良玉和戚家军的练兵之法,更是不传之秘,效果上佳。

    要不是这样,秦良玉也不会名垂千古,戚家军也不会杀得倭寇片甲不留!

    除了这两支强军,朱由校能动用的兵力就不多了。

    辽东镇身处战场中心,自不必说;

    蓟州镇是防备建奴的第二道防线,此刻也已经防线北移;

    宣府镇总兵统辖8万兵力,防御女真从蒙古绕道南下;

    大同镇 7. 5万兵力,山西镇5万兵力,主要防备蒙古骑兵;

    延绥、宁夏、甘肃、固原等四镇,总兵力17万,主要防备瓦剌。

    此刻的辽东战场,蓟州镇的兵力基本都上去了,宣大也调过去将近一半,其余地方的可用之兵,也就没多少了。

    秦邦屏兄弟二人退出之后,戚金和戚祚国进殿叩拜。

    朱由校看着戚金,不禁感慨连连。

    他老朱家,可是对不起戚家军啊!

    不过,他记得,原本只有戚金带兵的,戚继光的其他几个儿子,都袭了锦衣卫的千户、指挥佥事等职务,偷闲躺平,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现在怎么出来了?

    戚祚国说道:“陛下,我戚氏五兄弟戚祚国、戚安国、戚昌国、戚报国、戚兴国,率领家奴,自愿从军,为国杀敌!”

    其实,戚继光还有一个儿子,也是最大的儿子,但因为执行戚继光的命令不彻底,被戚继光斩了。

    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朱由校给戚金和戚祚国加了副总兵的头衔,其他几个他的兄弟也给了千户的待遇,同样,也给了天子剑,要求不可出城野战!

    朱由校一再强调坚守城池,就是因为前线的熊廷弼已经加固了城墙,城里的粮食等物资也都充足。

    只要坚守,拼消耗都能耗退建奴。

    戚家军走了,朱由校又开始心烦意乱。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