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双穿门:咱哥俩谁说了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萨尔浒大战一
    对于互监组,李延庚给出的最合理解释是,成立互监组,就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安全,以防个别人单独行动,丢掉性命,或者是暴露全军的位置。

    所以,不锈钢为了全体士兵的利益,绝对不允许单独行动。

    这样一来,只有那个真正的内奸才会心虚,而其他士兵,都会认为这个军令是保护大家的。

    制作土炮的任务完成,李延庚让大家休息三天,吃好,喝好,睡好,然后下达任务:

    王鸷带二十人,带一千颗土炮前往萨尔浒,找到保定总兵王宣,让他配合,把土炮埋在营栅前方二十步,另外,准备进行炮击时,切不可点燃火把,防备鞑子从暗处向明处射击;

    胡撼山带二十人,以及一千颗土炮前往萨尔浒东北的尚间崖,找到开元总兵马林,让他配合,把土炮埋在营栅前方二十步,另外,不见鞑子来攻,不可拔营;

    李小庄带二十人,以及一千颗土炮从赫图阿拉一直向南,找到统兵将军刘铤,让他配合,把土炮埋在阿布达里岗南二百步,另外,刘铤固执不听人言,要尽量说服;

    张小山带二十人,以及一千颗土炮前往清河堡以东的虎拦岗,在岗前五百步埋设土炮,另外,告知李如柏,当地面鞑子鼓吹号角之时,不要慌乱,命令士兵缓缓前进,徐徐攻击。

    命令下达后,四人毫不犹豫,立刻出发,各奔战场。

    这样的命令,完全是根据历史上萨尔浒大战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布置。

    假如历史没有被他李延庚的穿越所影响,如此布局一定是可以起到大量杀伤建奴的作用。

    此刻的李延庚非常矛盾,既希望历史没有被改变,又希望自己的做法改变历史。

    李延庚知道,穿越者一定可以改变历史,但是到了某一个临界点,原本的历史时空被他改变的面目全非的时候,他就失去了上帝的视角,变得与当世的人们没有任何区别!

    而他所能做的,就是把历史改变轨道,驶向他所设计的方向,从而继续影响历史。

    命令发布下去,李延庚精疲力竭,仰面躺倒,叹道:我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希望大明少死一些人才好!

    三月初一,王鸷到达李延庚的指定地点,却没有找到保定总兵王宣!

    王鸷让不锈钢队员们向四周探查百十里的范围,都没有发现大明或是建奴的影子。

    与此同时,其他三路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都纷纷派回士兵,向李延庚禀报这个消息。

    李延庚得到消息,心里很是失落,怎么第一次装,就没成功?

    问题出在哪里?

    难道历史真的已经被自己改的面目全非了吗?

    他哪里知道,张维贤奉旨后,已经到达辽阳,面见了杨镐,向他出示了万历皇帝的手谕和尚方大保健!

    杨镐问道:“国公爷,不知陛下是否带来军饷?”

    张维贤冷声说道:“带了两百万两军饷。”

    杨镐大喜,说道:“那就请国公爷当场交割,下官也好及时把军饷发到将士们手中!”

    张维贤:“这就不劳烦杨大人了!陛下有令,令在下于赫图阿拉城下,在四路大军齐聚之时,当场下发军饷!”

    杨镐心里恨极,说道:“军饷该当提前下发,方才可以鼓舞士气。

    钦差大人如此行事,岂不是白瞎了陛下皇恩浩荡!”

    张维贤:“杨大人上书朝廷,此番大战,聚集大军四十七万,某作为皇帝钦命的监军,自然应当清点人数。

    反正就是这两百万两,若是真有四十万大军,那就每人五两;若是只有二十万,那就每人十两!”

    杨镐非常恼怒,心里明白这个张维贤已经知道了自己谎报大军数量,试图贪没军饷的小心思!

    但在尚方大保健面前,他却根本不敢造次,当着张维贤的面,书写了给四路大军的命令,以及在前线下发军饷的通知后,即刻发出。

    因此,大军出发的日期也被更改,由原来的三月初一,变为四月初三。

    当然,这个消息,老奴酋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情况下,李延庚派出的四路小分队,就只能留在原指定地点,不断向四周打探明军进军的消息。

    休息了十多日,就要到大军从各地出发的日子,张维贤不顾年老体迈,也踏上前往赫图阿拉的征程。

    张维贤跟着的,就是左路中军杜松军。

    杜松此刻的职务是山海关总兵,麾下的将领是保定总兵王宣、宣府总兵赵梦麟、监军张铨。

    得知英国公张维贤随军出征,杜松心里很不痛快。

    他自己就是一路统帅,现在跟着个皇帝的钦差,这算怎么回事?

    这一日,行进到抚顺东的吉林崖。

    吉林崖是建奴与大明的最前方,是老奴酋为了方便建奴兵东进而设置,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军资,但守兵却不多,只有两千人。

    不管当世的历史真实情况如何,更不必管各种史书如何涂抹历史,但仅仅只有两千人的军事重地,大明却视而不见,任其存在!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