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曾孝序就离开了黄岗山,赶回了青州府。
而那两千宋军范离并没有收入黄岗镇,而是让他们继续留在营中操练。
军队不进城,这是必要的。
成建制的军队贸然进城,如果出了什么岔子,现在的范离根本没办法应付。
毕竟,他才刚接手兵权,对这支军队的将官并不了解。
而且,在曾孝序离开时,范离还跟他多要了一个人。
就是一直不得重用,在淄重营任军司马的曹正。
曾孝序也没意见,只说过几日便会调曹正过来。
当然,曾孝序还是跟范离要人了,可这个要求,被范离巧言回绝了。
谁会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呢?
何况,曾孝序讨要赵嬛嬛要的是功,范离不放人,保的是命。
南面的赵构早晚会稳住战局,他可不想到那时,自己被当成土匪,被人给剿了。
这些都在范离的算计中,但让他没想到的是。
明明可以跟着曾孝序去青州再展宏图的张叔夜,却选择了留在山上。
范离冒昧的问过他原因,可这老狐狸只回答说:“人老了,不中用了。”
说是想退隐,不想再问家国事。
这范离哪里可能相信,但他都这么说了,也就不好在追问。
曾孝序这个老头,算是给范离出了个难题。
黄岗镇置县,是要划定制区,开府理政的。
可曾孝序只给了他两千兵马,其他一概不管。
就连制区,他也只是给出了一个承诺。
寿光县可以给黄岗县让出二十里制区,至于向东延伸几何,他并没有明说。
因为黄岗县东面是潍州辖区,如今潍州投敌。
范离能拿到多少制区,就看他自己有多大能耐了。
但范离这个防御使头衔,几乎就是个光杆司令。
按军制,防御使可节制万兵,可曾孝序只给了他两千兵。
至于如何补充兵力,曾孝序只说,让他自己想办法。
而且,州府不负担军费开支,由黄岗山自筹自用。
到头来范离是空欢喜一场。
青州军已经数月没有发放军饷了,曾孝序这是明摆着养不起军队,把压力往外分摊呢。
多好的算盘,两千兵马换取黄岗山的支持。
而且还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养活一支军队。
如果范离足够优秀,这支军队还会更加强大。
青州只要有事,黄岗山这支宋军,绝对是曾孝序手中最好的底牌。
范离是上了这老头子的当了,说是升官掌权了,实际是在给别人养兵呢……
但既然他接下了,就要想办法让自己手里的武装力量足够强大。
而扩充军队,最需要的一个是粮,另外一个就是钱。
粮他不用担心,青州城的粮食一时半会不会出问题。
至于钱,这就难办了。
以前的义从军,说不好听的,凭的是一腔热血,有口饭吃就敢与金人拼命。
可如今义从军番号取消,归入了正规军序列。
那要面对的军费开销,可就是相当庞大的一笔数字。
军费开销中,士兵的军饷只不过占了很小的比重。
军械维护换装,淄重配给,日常整训操练,人吃马嚼的这才是大头。
就说这两千宋军,不进行扩编和军事调动的情况下。
干养着,每月粗算下来,都得耗费白银数千两。
仅靠黄岗山那点营收,根本就养不起。
所以范离必须摒弃之前的思维,向更高的方向看。
“张大人,下官有一事请教。”
范离想到此处,拱手对身旁的张叔夜问道。
如今他心里已有了想法,那就是开府理政,将黄岗县引入正轨。
宋军的军费开支,很大部分是来源于税收。
范离的小生意就算做的再红火,也承担不起如此庞大的军费消耗。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黄岗县运作起来,实行征税。
可这其中的问题可大了去了。
黄岗山置县,连制区现在都没有划定好,征谁的税?
而且如今流民遍地,饿殍遍野,老百姓手里哪还有钱让他盘剥。
开府是要有人去理政,才能运作起来的。
可如今范离手里哪来的政务人才……
“范里正请说。”
张叔夜慢步往山上走着,客气的让他说出来。
“添置新县,按宋制,一县之地可辖人口多少,地域多广?”
范离既然决定要开府,那第一件要搞清楚的事。
就是大宋一个县能管多少百姓,能有多大面积。
这个问题很重要,人口少了,税收就不够。
地域不够宽广,所能占有的资源就会更少。
“按宋制的话,一县可辖人口十万,方圆百里制区。”
“但也有一些特殊县,比如边镇县和军镇县。”
“边镇县因为地处边境,一般制区广阔,有的能达三百里,但人口有多有少,看地方贫瘠。”
“军镇县大多是军事要地,有守卫水路通运,关隘营垒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