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断头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第一节 假道士
    真真假假江湖事儿 一片冰心在玉壶

    咱们书接上回。

    话说,当日里麻三儿取得了窦融首肯,便带着柴禾与十七八名乡勇,一并来到汤家相助。

    这汤家乃是当地的大户,住得依山傍水,好大一座宅院,听闻窦家派了团勇前来,忙开了中门,迎接出来。

    麻三儿细观这位汤老爷子,见其人六十开外的年纪,生得扩面重额,白净面皮,一双大耳朝怀,怎么看怎么像个佛爷。

    书中代言,在当地这位汤老爷子就被叫作汤佛爷,一则是说他长得像,二来是说他心善,端的是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在当地颇有声望。

    汤老爷子见麻三儿一个劲儿地打量自己,心知这是个有心人了,忙拱起双手,开颜笑道:

    “小老儿何德何能,竟劳烦得麻三爷亲自领兵前来,当真是蓬荜生辉呀。

    这里不是讲话之所,且请各位去我房中待茶。

    待会儿小老儿正要用饭,也请各位英雄略用些,以表我待客之意。”

    麻三儿知道,这类读书人那都是一天两顿饭的,遂拱手笑道:

    “小可何德何能,敢劳烦汤老爷子亲自出迎。不过你我二人从未谋面,却不知老爷子是如何认出小人的?”

    那汤佛爷听后笑道:

    “你麻三爷曾箭射恶灵,设公堂断案如神,冒矢石突破敌阵,凡此种种,小老儿是述说不尽的。

    虽然未曾谋面,却是闻名已久,今日一见果是气宇轩昂,仪态不凡,只是这面上有些麻点儿,故而就斗胆说出来,还望三爷海涵。”

    麻三儿见他年近七旬,却言语练达,情志机敏,不禁暗暗佩服,遂走上前与其拱手相见了,又将身后的柴禾等人一并作了介绍。

    汤佛爷显得甚为高兴,一面叫书房备茶,一面就将近日来发生的怪事,一一陈述出来。

    原来,就在几天前的一个夜里,汤佛爷正在书房中静读,却忽听窗外传来一阵女子的啜泣声。

    起初他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可细辩之下,却颇为真切。

    他自认为必是管家欺负了府内的丫鬟,便将管家唤来,准备好好申斥一番。

    可管家却说,自己并未欺辱府中的丫鬟,且丫鬟们都已睡下,窗前并无一人呐。

    汤佛爷闻听此言,心下不由得一怔,他博闻强记,饱读诗书,晓得这天下除了人畜鸟兽之外,尚有鬼怪之属,莫不是自己命薄,碰上孤魂野鬼前来纠缠了。

    他心念及此,倒也不甚慌张,自忖从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勾当,倒是修桥补路的做了不少好事,料来这等孤魂野鬼定是没有人间供养,前来求助的。

    他既命家人,将日间剩下的果脯,肉干儿,挑拣些好的,用盘子盛了,放于窗口,又命人移来香炉,摆放在窗外,焚起了三炷香,静观其变。

    果然,到得第二日天明,果脯肉干儿都被吃得罄尽,且窗台上又放了三枚老钱儿。

    家中的子嗣闻听,都道这是孤魂野鬼识得礼法,吃了人家的阳食,还知道用坟中的老钱答礼,生前多半儿是个知书达理的读书人。

    可入夜之后呢,这哭哭啼啼之声又起了,接连几日搅得汤佛爷不胜其扰,便有心请道士来超度一番,叫这等过不得奈何桥的,也可快快解脱便了。

    可他一介读书之人,却不认识什么和尚、道士,便叫家中下人,执了自家柬帖,到窦家来求助了。

    麻三儿听了老爷子的叙述,正要问一问柴禾当如何处置,却忽听门外一阵大乱,是笙管笛箫之声四起,出门一看,却是一众道士,个个手打法器,当先一个老道士,生得肥头大耳,面色红润,头戴道冠,身披道袍,发髻飘散,还真有几分飘飘欲仙之感。

    汤佛爷见了,正自不解其意,却听那老道士说道:

    “无量天尊,贫道是自钟南山学道而来,在此间亦有数十个年头了。

    近闻此处妖人作祟,故而前来施法力降妖,还望老先生大开中门,也好叫贫道入内做法呀。”

    麻三儿见他来的蹊跷,细打听之下方知,这个老道士乃是窦融请来的。

    汤佛爷闻言不敢怠慢呐,急叫下人开了中门,净水泼路,黄土垫道,请老道长入内做法。

    麻三儿则跟在后边儿,不觉有些好奇,便悄悄的问柴禾,可曾听说过这位道长啊?柴禾挠着头想了半天说:

    “我家师尊倒也识得些世外高人,可从未听他老人家提到过此人哪,不过也不必着急,等待会儿做起法来,一看便知端的。”

    麻三儿听他说的有理,便不再迟疑,当下就随着道长一同在院中看了个遍。

    直至众人看过了各处宅院,又检查了罗盘方位之后,这位道长才说道:

    “哎呀呀呀呀,此处正主不详啊。

    看那山乃极阴之地,看那水却也是不详之水,且房中通风不利,日间必会积攒阴晦之气,定然就招致了孤魂冤鬼呀。

    不过好在贫道我来了,这些都不足为虑呀,且先于我摆上一桌酒席,待贫道吃饱喝足之后才好做法呀。”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