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你都这样说了,我真是欣慰不已啊,哈哈哈……”
“陛下,瞧你说的话,咱们虽然讨要那些动嘴皮子的文臣,我也恨不得杀了他们。但是你是皇帝,是一国之主,我怎么能让你难做呢?你越是狠狠责罚我,他们就越挑不出理,以后有机会还能收拾他们!”
张卫不聪明是真,但是人家一大把年纪了,也不是傻子啊。早都说过,他是抱着鱼死网破的心态过来的,肯定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就是想让张鲁责罚呢。
张鲁点头:“好,我知道了。不过我打算先晾他们几天,不着急处理。”
“皇兄能想明白自然是最好不过了,那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扰了,继续回去潇洒自在了,等待陛下你的处罚咯,哈哈哈……”张卫告辞之前还不忘开个玩笑。
“走吧,走吧!”张鲁摆了摆手:“对了,这件事情你也别跟富儿说,我打算再给他回信,说成都没什么事情,都处理好了。我可害怕他一怒之下,真的带兵回来了,到时候,更头疼了。”
“嗯,大哥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臣弟告辞……”
在张卫走后,张鲁开始处理政事了。
光是今天他昏睡的一晌午时间里,就收到了十几个大臣的联名弹劾奏折,弹劾的人物自然是张卫了。张卫前一天的先斩后奏,确实让很多人不爽了,被弹劾也是应该的。
对于这些送上来的弹劾,张鲁看都没看,根本并不想搭理,暂且压下来了。他专门嘱咐中常侍,让他把这些奏折就放到议政殿,不用进一步送到张鲁身边。有人要是问了,就说陛下病了,卧床不起,无法看奏折,只能等等。
当然,做戏要做全套,张鲁还专门传令下去,自己身体有恙,十天二十天之内是不会上朝了,具体要看自己身体康复情况。然后组建了一个‘受命小团队’主要用于在张鲁‘因病请假’的这几天里,进行简单的政务处理。
这个受命小团队,当然要以丞相为首了,然后就是范仲淹、寇准、狄仁杰这几个尚书大人;这些人都好理解,阎圃是张鲁绝对信任的死党。
而后面几个大臣,又都算得上是太子心腹,也是张富当年亲自提拔举荐上来的。这些年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自己本职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立场——他们不是益州本土党派,更是另立东都的支持者。自然不会和本土的那些王商啊、庞曦等人串通一气的。他们不仅有能力,还都忠心耿耿,不哭不闹,张鲁在这个节骨眼,可不待好好重用这些人啊。
除了这些人之外,张鲁还大胆启用了一些其他人,比如荆州派系的尚书左丞蒯良、袁术旧臣投奔而来的袁涣等人。这些人立场也很明确,他们都不是本地人,自然也不是益州党派,随便你迁都到什么地方,他们都没意见。
张鲁任命这些人当做受命团队也是一步非常厉害的妙棋,既可以让他们去顶风——间接让这些人去和益州派对峙,引导他们之间的火气,好让臣子吵架,皇帝收益;又可以自己放松休息,政务交给有能力的人,皇帝也放心啊!
同样的,张鲁也再向着益州本土党派释放着一个信号——你们不听话,老子可以不管你们了,老子又不是无人可用!之前对你们的宠溺和退让只是我不想整太多幺蛾子,并不是你们有多厉害,我非用不可!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罢了,张鲁后面还有一些列的操作,也再告知蜀国朝堂官吏,朕身为皇帝,是九五之尊,可不是任由你们欺负的人!
紧接着,张鲁又召兵部尚书吴懿觐见,亲自和这个亲家聊了许久,就君臣二人聊了俩时辰。具体聊的是什么,没人知道,但当天张鲁就下诏,吩咐禁军,严守议政殿大门,不允许任何人擅自闯入,违者可以直接拿下!
而且这个任务的负责人就是兵部尚书吴懿!
张鲁在努力分化益州党派,这里面最容易说动的就是吴懿了,之前说过,吴懿是自己以及自己家族命运都跟太子张富,甚至是跟皇太孙张齐深深绑定的。吴懿根本没必要和益州这些本地家族混在一起。
这也是吴懿前几次在他们逼宫时候一直没参与的原因,他自己肯定也想的明白。至于为什么最后一次吴懿也参加了呢,张鲁自己猜想,是因为这些益州派强行拉着他站队,吴懿一时半会也糊涂,才加入的。
后面张卫一闹腾,吴懿也是第一个划清界限,附和张卫并且退场的人。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这个大舅子也只是一时糊涂,没想明白罢了亦或者有其他难言之隐。不过没关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嘛!
所以呢,张鲁就拉着亲家聊了许久,除了委以重任之外,还给吴懿加爵了,升官倒是不太好升了,九部尚书基本上已经到顶了。那就只能给加爵了,在吴懿原有的临邛乡侯、食邑两千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千户,现在总共三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