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52章 成都风云
    益州、成都、蜀国皇宫,张鲁寝宫内。

    “他们还没走吗?”一声很无奈的声音,穿过层层香炉氤氲的烟雾、穿过了两层屏风,传到了寝宫门口。门口站着一个年纪不小的太监,他也是蜀国的中常侍,陪伴了张鲁数年了,算是张鲁是深宫中唯一的亲信。

    听到皇上问话,这个中常侍立马向前几步,来到张鲁身边回答道:“回陛下,他们还没有走,就坐在议政殿大殿上,说陛下不见他们,他们就不走了……”

    “唉,真是冥顽不灵!”张鲁重重叹了口气,他的语气里除了无奈之外,还有些生气了,但是生气中又有些卑微——张鲁身在成都,他其实连生气的自由都没有,就算生气,也没什么用,他也不能跟儿子一样潇洒,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还是他们几个?”

    “今天又多了一个人……”

    “谁?”

    中常侍详细说道:“除了之前几天都在的司徒庞曦、尚书仆射张松、礼部尚书董和、工部尚书王商、益州刺史李善长、益州诸郡太守如 射坚、射援、张肃、王连、孟光等人之外,今天还新增了一个兵部尚书吴懿!”

    “吴懿?他来凑什么热闹?我都已经册封齐儿为皇太孙了,吴苋又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妃,娘俩的地位谁也撼动不了!他身为外戚,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呢,去和这些蜀地大臣串通一气?”

    张鲁听后,甚是不解,其他人他倒是都好理解,毕竟都是蜀地人,东洲党派、或者是益州各地的官吏,他们不想让迁都都是为了自己的本身利益,想继续在‘京城’作威作福呢。

    要不然后续真等到洛阳起来了,就成都这偏远地方,迟早会慢慢落寞的,成都落寞了,他们本地大家族没太多油水可捞了,自然也会跟着落寞,所以才会如此紧张迁都之事。甚至于连东都都不想让立,一起联名劝谏了!

    中常侍看到张鲁如此难受,也有些心疼:“陛下,要不我再去说一声,让他们都回去吧,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张鲁摆了摆手:“没有用的,前面几天不也是这样?你出去有用吗?”说完后,他站起身来,走出寝宫,来到门外,抬头看向了天空,久违的阳光刺得他眼睛都睁不太开。

    他说道:“算了,就这样吧,能拖几天是几天,等到富儿洛阳那边完事之后,我就不管他们了!”

    就在这时,又有人来传信:“陛下,太尉来了!”

    张鲁一听,顿时来精神了:“快,快,请进来!”

    过了一会儿,张卫就在中常侍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张卫还撑着一个拐杖,走路一瘸一拐的,全靠拐杖在撑着——这也是当年他的最后一战,南阳之战被曹昂、郭嘉设计埋伏了一波,经历了一场大败的后遗症。

    其实这还算好的,要不是他儿子张清奋勇杀敌,杀尽重围舍命救下了张卫,估计他就交代在南阳了。

    这一场战斗中,张卫的右腿被砍了一刀,重伤入骨,而且在外面征战,接受的医疗条件有限,撤回到上庸才好好医治,虽然保下了腿部,但是落下了一点小毛病,走路要一瘸一拐的。

    不过也没关系,这一战之后,张鲁就让张卫撤回到成都,陪着自己一起养老了,兵权什么的都交给儿子了。张鲁太清楚自己弟弟的水平了,当年在汉中还算数一数二的,但是在和曹魏对决中,他就不够看了,还是回来养老吧。

    往后张卫就一直在成都待着,担任一个闲差,也没他什么事情,主要就是陪着张鲁一起出去打打猎、散散心之类的,倒是也安稳这么多年。

    “公则啊,你怎么来了?”张鲁还有些诧异!

    张卫直接向前,抓住了张鲁伸出的双手,颇有些愤怒的埋怨道:“陛下,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要瞒着我啊?那些臣子,都已经赖到议政殿里面不走了?他们这是作甚?是要逼宫吗?是要造反吗?”

    “公则,你也知道了?唉……”

    由于张卫政治水平、智力水平都一般,一般张鲁有什么事情时候,他也帮不上忙,所以这次另立东都一事之后产生的余波,张鲁也没有告诉张卫,张卫也是听阎圃说了,才专门来给皇兄撑腰的,所以才有些气愤!

    “陛下,另立东都之事,之前在朝堂上都已经说过了,诏书都送出去一个月了,富儿估计现在都开始动工了,他们现在又来叫个什么?这就有些欺人太甚了!”

    张卫越说越气:“皇兄,他们显然都没将你放在眼里,要我说啊,直接去将他们全部下到大牢里,好好反省一番,真的是无法无天了!”

    “唉,这倒不必,他们也只是闹闹罢了,也改变不了什么,无所谓了!”张鲁确实宅心仁厚,说好听点就是宽宏大量,说不好听点就是妇人之仁,若是一方诸侯倒也罢了,可以凭借此性格积累不少民心,就像是历史上那样!

    但是现在的张鲁可是皇帝了,若是再妇人之仁,显然就不太合适了。不过,由于张富的到来,扮演了一个凶狠冷酷的角色,倒是和老爹互补了,这么多年也没啥问题。所以张鲁的性格,也一直没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