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湖浪拍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 喝酒吟诗结好友
    没想到付云起轻而易举地用一只手接住了酒坛,轻松地说了声:“谢谢。”李胜不禁喝了声彩。

    刘将军心里想:“没看出来,你这个书生还有点本事。”

    他把一只大碗扔给付云起,说:“我们潞州人最喜欢直爽的汉子,酒桌上交朋友,就得用大碗喝酒。”

    付云起说:“我的酒量有限……”

    刘将军哈哈大笑:“书生就是不行。”脸上露出轻蔑的神情。

    付云起自己丢不丢面子不是最重要的,但他看到李贺脸色不悦,这贬低“书生”的话,不仅是对李贺的侮辱,可能还包括了白居易。

    付云起没有回应,打开酒坛的泥封,倒了一碗酒,放在嘴边说:“请。”

    刘将军把酒一饮而尽,然后把碗翻过来表示喝完了。但看到付云起仍然把碗放在嘴边不动,生气地问:“书生,你怎么不喝?”

    付云起一笑,把碗扔到刘将军的桌子上,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碗平平飞过去,稳稳落在桌上。

    李胜大叫:“好。”

    能平平稳稳地把一碗酒送到桌对面,而且一滴都不溅出来,这手功夫绝对是一流高手。

    刘将军也忍不住叫好,再看那碗,发现已经空了。原来付云起在端着碗不动的时候,已经用内力把酒吸干了。

    这其实是付云起取了巧,吸酒只要有相当的内力就够了,但要把满满一碗酒平平稳稳地送过去,而且不溅出一滴,那就需要内功高深、手法精准了。以付云起现在的修为,自然做不到。即便是空碗,放在几个月前,付云起也做不到。

    即便这样,刘将军也已经很佩服了。

    这酒比新丰酒还要淡一些,刘将军喝了十多碗后,舌头开始打结,脸色通红。原来他虽然爱酒,但酒量一般。

    李贺喝得很少,只是专心听曲。听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他忍不住流下了泪;

    再听到“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感觉就像在写自己一样。听完《琵琶行》,他已经有些醉了,“呲啦”一声,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来。

    刘将军笑着说:“他才喝了一碗,就发酒疯了。”

    但看到李贺挥笔写诗,写道:“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他以战国时期平原君门下的冯谖自比,感慨自己有志难伸,也勾起了思乡之情。

    刘将军已经喝得差不多了,还是不肯停,结结巴巴地说:“这曲子终于完了,再来一首……”一时想不起曲名。

    付云起看到李贺的诗中充满了感伤,有遭受冷遇想回家的意思,就相和道:“达宜天下平,闲将煮白石。沧海桑田心,杜康词赋客。何怀乎故都?行处即乡国。西子越溪头,浣纱不着帛。”

    刘将军又喝了一碗,脑子就不太清醒了,听到付云起作诗,问:“杀?杀什么?”

    付云起笑着说:“是浣纱。”

    刘将军问:“换杀?怎么个换法?要我去淮西替二哥?”

    太行派一部分人跟随现任河阳节度使的二哥乌重胤在淮西与吴元济作战,另一部分在柏乡与成德王承宗军作战。刘将军听错了,以为要他去淮西。

    李胜笑着说:“付公子在作诗呢。”

    刘将军问:“做什么师?”

    李胜笑着说:“七弟,你醉了,是写诗,诗歌。”

    刘将军说:“不就是诗么,我没醉。三哥不是也会写诗么,你也来一首,给他们瞧瞧。”

    李胜虽然是武夫,但在大唐诗歌盛行的年代,连山野村夫都能吟诗,于是他也相和一首:“万里黄河长,中流砥柱石。生当战黄沙,身死为异客。太行英侠儿,楚赵奋报国。燕齐无寸功,纷纷赐绢帛。”

    他愤慨于征讨成德的各路军中,只有昭义军奋勇作战,而平卢与卢龙却与成德暗中默契,按兵不动,白白浪费国家军费。

    当年河北的卢龙、成德、魏博与平卢、淮西曾联合起来反叛朝廷,卢龙的首领称冀王,成德的称赵王,魏博的称魏王,平卢的称齐王,合称为四王。

    还引发了泾师之变,泾原的乱军占领了长安,自称大秦国,淮西则自称大楚国,开国称帝,这被称为四王二帝。因为卢龙的治所在幽州,所以也被称作燕。

    李胜在诗中提到楚赵燕齐,指的就是这段历史。

    李贺看了付云起和李胜的诗,觉得付云起虽然年轻,但懂得进退的道理,用词平易,应该受到了白居易等新乐府派诗人的影响。

    而李胜的诗虽然技巧上不够精致,却充满了豪情壮志。反观自己,虽然有才华,却总是颓废沮丧,不由得感到有些惭愧。

    刘将军已经喝得语无伦次了,他大声叫着“牡丹”,那是酒楼里倒酒的女子的名字。

    付云起误以为他说的是洛阳的牡丹花会已经过了,就不再作诗,开始讲述花会的见闻。李胜听了哈哈大笑,说李贺先生真是好福气,让我们这些武夫羡慕极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