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瓷娘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 清明(6)
    在场之人,除了李老爷子之外,全都满脸茫然。

    但其实,说句实在话,叶青釉的茫然,不会比他们少。

    因为这些东西,真的只是‘常识’。

    虽然叶青釉在数月前还随着王春月在各地流浪,也没有真的接触过烧瓷,可实际上这些知识,并不难获取。

    她为了接近李老爷子而待了几周的那个书店里,几乎有关于‘瓷’的所有书。

    只要读上一遍,就能发现很多东西。

    比如.......

    比如李老爷子刚刚问的关于代宗时期的青瓷。

    这些青瓷的留存数量其实也不算多。

    如此,叶青釉就会想,为什么不多呢?

    它们也如同北宋时期的青瓷一样,暂时没有考古到同期的大墓,没有寻找到技艺精湛的流传之作吗?

    不,只要稍稍多翻几页书,就能发现,也会有差不多同期的青瓷,下方会标注xx墓出土,用以表作某种器型的典型。

    如此,既然有墓,有典型,就不是暂时没有出土,没有发现的问题,而得找别的原因。

    再多观察几张图片,叶青釉就能发现,同时期的器型大多厚重,胎釉也较厚,但被考古出土之后,却有书上写大多只出现在薄胎釉瓷上才会出现的旧裂。

    薄胎釉瓷通常是因为追求小巧,施以薄釉后,难以承受开窑时内外温差而导致的,而厚胎釉瓷通常不会。

    如此,一切就贴近了一个几乎呼之欲出的答案——

    气候。

    再多翻几本灾年史,就会发现那时候正值处于一个气候长期多变的时候,南北方的灾害非常多,南方的洪涝虽然不似北方来势汹汹,一次大害便许久无法泄洪,但奇在次数多。

    龙泉地处南方山区,交通本就不便,加之洪涝多,无法开窑,哪怕开了窑,也因水汽湿度温度等问题无法准确的控制出窑的成品率。

    青瓷,留存数,气候史......

    这一切,其实完全是相辅相成的东西。

    凡是有果,则必有造成如此的原因。

    后来者反推,甚至会比前人的视野还要好很多,因为结局早已经注定。

    这一些,在叶青釉的眼中,完全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如此,既然气候不好,灾变居多,李老爷子怎么能凑出那么多的瓷器,并且去关中卖瓷呢?

    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叶青釉心中有些古怪,面上难免也露出来几分。

    这时的她还太小,困于年纪,没能十成十的隐藏自己,不过很多年后再回想,当时那些师兄们的眼神与面貌已经全然隐藏在了模糊不清的阴影中——

    有些事情,就像是一道天堑。

    有些人费劲一生也无法跨越,而有些人,天生就出生在天堑的另一边。

    叶青釉的话,令几个师兄弟的面色都有些不太好,唯独李老爷子笑着笑着,原本已经有些浑浊的眼中,却多出了些湿润的水汽。

    李老爷子站起身,轻声问道:

    “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这些事情.......是谁教你的?”

    “你好眼熟,我.....我好像在剑川书店见过你,你当时够不到书,你还让我帮你.......”

    这大约就是想打听家庭情况,还有师承情况的意思了。

    叶青釉心中一动,旋即压住了心中的窃喜,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只是说道:

    “妈妈不让我和陌生人说关于自己的事情.......”

    “我已经说的够多了,你们一共是十二份盒饭,谁来给钱?”

    至始至终不啃声的老四已经狂炫了四份盒饭,正准备打开第五份,闻言立马回神道:

    “二师兄有钱,他爸可是......咳咳。”

    被老二瞪了一眼的老四老实了,缩着脖子:

    “我来付我来付.......小姑娘,你还有盒饭吗?多留一份,龙窑边还有一个人,咱们都吃了,那小子要是没吃,估计上头都让咱吃不了兜着走。”

    叶青釉一愣,旋即才想起来,这个老四一开始说的就是‘六个人’,四个徒弟,一个师父,原本以为是数错了,现在看来,应该是还有一个人不在龙窑前挨训,所以刚刚的她也没能发现。

    叶青釉没有犹豫,从善如流的从保温泡沫箱里面拿出最后一份盒饭,转头往龙窑处走了几步,俏俏的喊道:

    “您好,您的盒饭........”

    没有说完,因为叶青釉又见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龙窑口,正站着一个眉眼清朗的少年。

    叶青釉记得他,那个在书店给了她五十块钱,让她有钱补鞋,有钱交水电费,有钱.....吃饱饭的少年。

    同样,叶青釉也讨厌他。

    那个看到了她掏出一大把一块五毛,同店老板撒谎买书,又瞧见了她在书店里留下一连串沾染污水脚印的少年。

    叶青釉总觉得,事情不该是这样的。

    她计划了那么久,如果不是遇见这个少年,那个书店里,除了李老爷子之外的所有人应该都不会关注到她。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