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林婉刚吃完早食,正坐在院子里思考待会儿是去摘果子还是寻找白蜡花。
此时,院门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
“来了~”李崇乐赶紧起身跑着去开门。
瞧见是李崇浩时,便高兴的围着李崇浩打转,和他打招呼,并问他怎么过来了。
然后拉着他进院子凉亭坐。
见李崇浩坐下后,两兄妹一起进屋准备给李崇浩端水和拿紫苏酸甜饼。
还未等林婉来得及打招呼,李崇浩便急忙低声说道:
“昨日,我在书院听闻,县城的好几个书院中都有不少学生在筹备参加请愿活动。”
“啊?”林婉面露惊讶之色。
这些学子们这么速度吗?
李崇浩紧接着说:“好像是因为前日张贴了秋税公示,那沉重的赋税使得民怨沸腾,于是便有学子牵头组织要去县衙请愿,说是要求楚王和新帝朝廷一样免赋税并且其他利民政策一致同步。”
林婉不禁蹙眉,“那人数多吗?具体什么时候请愿?又是如何请愿的呢?”她接连快速发问。
李崇浩摇了摇头,“具体人数我并不知晓,不过现在这件事在我们书院已不算什么秘密了,说是今日,因为大多数书院今日休沐,他们已经写好了请愿书,准备去县衙前跪地陈情,并呈上请愿书。”
“我建议你请假吧,近期不要去书院了,我总感觉这件事可能会引发一些乱子。万一县衙采取强硬手段镇压,还连带追责书院呢。”
“我明日还是要去书院,我去打听一下情况。”
“行,你到了县城后,留意书院动静,如果发现不对劲的话,就别进去书院,直接回家。”
“嗯嗯,明白。”
这时,两兄妹将水和紫苏酸甜饼拿过来了,热情的招待李崇浩吃。
李崇浩微笑着接过,道了声谢后便咬了一口紫苏酸甜饼,发觉是上次林婉送到书院的零嘴。
他边吃边和两兄妹闲聊着,试图让气氛轻松一些。
片刻后,李崇浩想起来李大娘出门前交待他的事。
于是,他便开口问道:“阿奶,本来想早上自己过来的,但瞧见我要过来,便让我带话问你秋税准备的怎么样了?”
“哦,让她不用担心,我这边能搞定。”林婉语气轻松。
李崇浩是越来越觉得大堂弟这个媳妇真了不起。
从仅有的破茅草屋和五两分家银子开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带着两个娃,不但修建好了房子,而且这房子精致又独特。
她不但带着家里人卖冰粉赚钱,还把染布方子拿出来,现在连秋税要交的粮食也准备好了。
更厉害的是她对局势变化还极为敏锐。
之后,他们闲聊了一会儿,李崇浩便带着林婉他们给的紫苏酸甜饼回家了。
林婉则带着两兄妹依然准备进山忙碌。
出门前,李崇乐还建议把昨天做的白蜡留下小块放家里用,其他两块木盆大白蜡带上存到藏粮食的山洞里。
于是,他们带好东西上山了。
~
正午时分,李家二房李长仁家堂屋内,气氛有些沉闷,李长仁坐在那里唉声叹气。
想到今日一大早他跑去大伯家询问是否已经想出帮他解决秋税的办法了。
得知的是,他大伯只能勉强匀出一石粮食给他,而且不管他如何再次哭诉也无用,他只能垂头丧气的回家。
“当家的,大伯那真的不能再多借一些吗?我们家就剩这借的一石粮食,那如何借粮给我兄长他们呀?”坐在旁边的张氏再次询问。
李长仁皱着眉头,沉闷地说道:“大伯说他只能拿出一石稻谷,帮我们把秋税交上,多余的没有了。”
张氏起身,焦急地在屋内来回踱步,“这可怎么办呀,我早上见到我大嫂还说了可以给他们两石粮食呢,现在拿不出粮食,我可怎么跟他们交代呀。”
“那也没办法,总不能拿我们的秋税粮给他们吧。”
这时,院门被推开发出了响动,两人迅速从堂屋里走出去。
他们以为是两位兄长过来要粮食。
却看到的是,本应该昨日傍晚回家休沐的李崇柏。
只见他有点慌张,衣服也沾满了灰尘。
张氏先开口询问:“柏儿,你昨日怎么没回来呀?这是干嘛去了,这么狼狈。”
李崇柏进屋后,一屁股坐在桌子前,急切地说道:“家里有吃的吗?我饿了一上午了。”
听到儿子说饿了,张氏也顾不得多问,就进屋去厨房拿吃的。
张氏把吃食放到堂屋桌子上,李崇柏立马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旁边李长仁便开始问他发生什么事了。
李崇柏边吃边说上午县城学子在县衙门口请愿的事,还说幸亏他机敏,快要到达县衙的时候谎称自己拉肚子,逃过一劫。
“还好我反应快,赶忙快速出城,不然现在就被扣押在城里了。城门口正在盘查各书院参加请愿活动的学子。”
李崇柏咽下嘴里的食物,得意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