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17章 打扫战场
    坦克车长们则对自己的“战友”——坦克,进行全面检查。他们打开坦克的舱盖,钻进狭小的内部空间,检查着各种仪器、仪表和设备。

    有的车长发现仪表盘上的玻璃已经破碎,指针歪在一边,他轻轻叹了口气,仔细记录下损坏情况。

    还有的车长检查到发动机部位,发现有弹片击中的痕迹,机油正缓缓渗出,他眉头紧皱,迅速将情况报告给上级,期望能尽快修复这些钢铁巨兽,让它们在未来的战斗中继续发挥作用。

    在清理过程中,战士们还不忘收集敌人丢弃的装备。枪支、弹药、头盔、军装、饭盒等物品被一一捡起,整齐地堆放在一旁。

    一名战士拿起一顶日军头盔,看着上面的弹孔,感慨地说:“小鬼子再怎么装备精良,也挡不住咱们的进攻。”

    此外,他们还对战场上的血迹和尸体进行处理。战士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将牺牲的战友遗体小心地抬上担架,用白布覆盖,准备送回后方妥善安葬。

    而对于日军的尸体,他们也按照规定,进行集中处理,展现出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

    整个战车团的打扫战场行动紧张而有序,战士们在废墟中忙碌的身影,仿佛在书写着胜利的篇章,也为即将到来的危机做好了充分准备。

    特战团在接到打扫战场的命令后,迅速而有序地分散开来,深入宁晋县城的各个角落。他们深知时间紧迫,每一个动作都争分夺秒,而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更是高效完成任务的关键。

    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三名特战团战士组成的小队正小心翼翼地搜索前进。走在最前面的是绰号“猎豹”的李强,他身姿矫健,目光如炬,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中间的是经验丰富的老战士王虎,他紧握着手中的枪,眼神沉稳,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断后的是新兵赵刚,虽然略显青涩,但眼神中透着坚定,紧紧跟着前面的战友。

    当他们接近一座被炸得半塌的房屋时,李强突然停下脚步,微微抬手示意身后的两人噤声。

    他用手指了指房屋的废墟,王虎顺着他的指向看去,发现了一丝异样——废墟中似乎有轻微的动静。

    两人心领神会,李强悄然绕到房屋的一侧,王虎则从另一侧包抄过去,赵刚留在原地警戒,防止敌人从其他方向逃窜。

    李强猫着腰,如同一道黑色的影子,迅速靠近废墟。他借助一块倒塌的墙体作为掩护,探头向内张望。

    就在这时,一个黑影突然从废墟中窜出,手持刺刀向他刺来。李强早有防备,侧身一闪,巧妙地避开了这一击。

    与此同时,王虎听到动静,立刻从另一侧冲了过来,大喝一声:“别动!”那黑影一愣,转头看向王虎,就在这瞬间,李强瞅准时机,一个箭步上前,猛地将黑影扑倒在地。

    两人合力将黑影制服,原来是一名受伤的日军士兵。赵刚看到同伴得手,迅速跑过来帮忙。

    他们熟练地搜出日军士兵身上的武器和物品,然后将他交给后续赶来的战友带走。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三人之间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却配合得默契无间。

    在另一处战场,特战团的战士们正在清理敌人遗留的物资。张大力和李二牛负责搬运一箱箱弹药。

    张大力喊了声:“二牛,搭把手。”李二牛立刻回应:“来了!”两人一起用力,将沉重的弹药箱抬起,稳稳地放在推车上。

    这时,旁边的刘三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日军的通讯设备,他喊道:“大力、二牛,这边还有个玩意儿,估计有用,一起带上。”

    张大力和李二牛相视一笑,齐声说道:“好嘞!”三人又合力将通讯设备抬上推车。

    在清理一栋建筑物时,发现里面可能藏有敌人。

    特战团的一个班分成两组,一组由班长带领在建筑物外形成包围圈,防止敌人逃脱;另一组由副班长带领,小心地进入建筑物内部搜索。

    副班长打出手势,示意队员们分散开来,保持警惕。他们沿着楼梯缓缓向上,每经过一个房间,都会仔细检查。

    当搜索到二楼的一个房间时,队员陈飞听到里面有细微的声响。他向副班长示意后,一脚踹开门,队员们迅速冲入房间。

    房间里,几个日军正蜷缩在角落里,试图负隅顽抗。特战团战士们毫不犹豫,迅速将他们制服。

    整个搜索过程,队员们严格按照战术安排,相互掩护,彼此呼应,展现出了极高的默契。

    特战团的战士们在打扫战场的过程中,凭借着这种默契配合,高效地完成着各项任务,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确保宁晋县城的每一处都得到妥善清理,为后续的行动和百姓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凌晨3点半,万籁俱寂的宁晋县城被战火洗礼后的硝烟所笼罩。此时,激烈的战斗终于画上了句号,整个县城在短暂的喧嚣后重归平静,却又弥漫着胜利的气息。

    骑兵团如同矫健的猎豹,迅速整队,向着北方的石家庄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月色下仿佛也在为他们的果敢行动助威。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