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铁骑纵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1章 盘点
    这场腊月里发起的跨年战役终于结束了。

    燕军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继续进攻的可能性也没有了。

    西线,收了将近十多万的降兵,光处理这个,就让耶律阿保机大为头疼,在没有彻底消化之前,把大军调去前线,就太危险了。

    何况,还有杨师厚、王重师、周德威、李嗣源四员大将要处理,是杀了还是招降,还是让晋军和梁军赎人,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结论。

    反倒是身为副将的霍彦威,在大军投降时自尽了,为朱温尽了忠。

    这个时代还是有守忠义知廉耻的人的,就是不多。

    南线,一把吃下了两浙的十一个州,加上镇南军危全讽的两个州,一时间也让征南军和近卫军的兵力动弹不得。

    即便钱鏐和危全讽全家都往幽州而去了,但是民心不附,短时间内,还是需要占有大量的兵力去维护治安、镇压叛乱。

    王彦庭倒是有心一把把长江以北的区域全部统一了,这样他设计的政治制度也可以先试着运营起来。

    这是前提条件,外部还有敌人,你内部改革政治体系,那是白痴才干的事。

    可是手上确实没有更多的兵力能够实现这个想法了,他的计划只能一拖再拖。

    王彦庭算了一下,无论是朱温还是李克用,灭掉他们其中一个至少要二十万以上的军队,毕竟每个都有二十几个州在手上,你前面打,后面就要人镇守,一旦兵力不够就处处漏风。

    何况要灭掉两个大镇呢?

    另外一个问题是现行的军制不太适合现有的战略需要了。

    当初那些混编军的存在是因为那一阶段的燕军打仗的最大目的是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

    而且战役基本是围绕了一城一地展开的,一般两三个军之间的合作就够了。

    混编军就特别适合这种野战的打法,又有骑兵又有步兵,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现在不是了,这两年燕军就是攻城掠地的打法,而且动辄十万人相互配合。

    要么需要步兵去攻占城市,要么需要骑兵去穿插分割,这样一来每次打仗需要的兵种都不一样,需要的兵力还都上规模。

    如此,每个军平均的兵力配置就不合理了,常常出现需要步兵却裹着骑兵,需要骑兵却不知道怎么安排步兵的事。

    最近已经发生了几起各军之间借用步卒或者骑兵的情况了,这说明了目前的军制确实有问题。

    用白话讲就是过去打的是小仗,现在打的是大仗,过去分的细一点无所谓,现在要的是兵团之间的合作,结果相互之间的兵种都一样,一个兵种需要几个军去拼凑,也不好指挥。

    所以大战一结束,王彦庭就开始了整军。

    全军分成了征西、征南、镇北、近卫四个军团。

    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西线和南线是进攻方向,镇北军的地盘是淮河以北的,主要会是防御为主。

    近卫军算是最大的机动兵团了,直接掌握在王彦庭手里。

    除了铁骑旅的编制不变,全军的其他编制改成了专业性较强的组合。

    军级单位都是由两个师级单位、八个旅级单位构成的方式不变,不过步兵军就是纯粹的八个步兵旅两万人。

    骑兵军则是六个突骑旅两个弓骑旅组成,也是两万人。

    同时,每个军还包括了三百八十人的各级踏白军,旅级的都是小队,师级以上才是一都踏白。

    整编以后,征西军包含五个步兵军、两个骑兵军、一个带十人踏白小队的铁骑旅,加上直属军团的一千骑兵,合计十四万六千多人,主将耶律阿保机,副将周思校。

    征南军包含六个步兵军、一个骑兵军、一个带十人踏白小队的铁骑旅,加上直属军团的一千骑兵,合计也是十四万六千多人,主将王彦章,副将李神福。

    镇北军的编制和征西军一样,也是五个步兵军、两个骑兵军、一个带十人踏白小队的铁骑旅,加上直属军团的一千骑兵,合计十四万六千多人,唯一的区别是只有副将高思祥,主将还空着。

    王彦庭已经明确自己不会再兼任任何一军的主将了,但是镇北军还有出击草原的任务,因此主将王彦庭一时都没有定下来。

    最庞大的是近卫军,包含六个步兵军、四个骑兵军、三个带十人踏白小队的铁骑旅,加上直属军团的一千骑兵,总兵力二十一万两千人,主将高思继,副将王彦童。

    至于原先的葛从周和康怀英,索性直接去军校专职任教了,这二人不想面对老东家朱温,那这样的安排是最合适的。

    这样一整军,看的更加清楚,每个军团就是十几万人,镇守着三十多个州,即便有治安军协助也已经是极限了。

    而唯一的机动军团近卫军只有二十万刚刚出头,去占领晋军和梁军四十多个州的地盘,是远远不够的。

    王彦庭感慨军队难养,现在他的发展方向就是步兵,即便燕军不缺马,但是经济上就扛不住了。

    他的骑兵刚过二十万,已经是极尽所能,不知道初唐的七十万骑兵怎么养的。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