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十年代之老王家的卤肉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章 新人
    接下来这段时间,除了张大伟之外,王建国又招了两个小伙子。

    一个补充到后厨,一个实习完了专门给三个铺子做轮换。

    双休是不可能了,作为个比较成熟的小老板,王建国实现了每个员工每周休息固定一天半的时间。

    比正经厂矿事业单位都多了半天。

    张大伟就负责开车,还有对接肉联厂,进货进菜之类的。

    店里能脱开手,李娟就安心的继续上起了班,短时间不再纠结停薪留职的事儿了。

    这样一来王建国除了日常巡视下三家店,保证料包配给之外,就有点闲了,没事儿正琢磨着管账的事儿。

    现在是晚上收工前跑一圈,把现金都收拢到自己手里。

    因为每天送到各个铺子的东西都是有数的,账也好算。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再连着零钱匣子跟卤货一起送到店里。

    现在是店铺少,所以王建国自己管账还没那么费劲,可凡事得提早考虑,万一以后铺子开的多了,总不能自己天天数钱,总得找个专职的会计。

    罗晓倩第三次在中午的餐桌上看到王建国时,才后知后觉,自己公公最近貌似有点闲。

    小心翼翼的问了出来:“爸,咱家生意还好吧?”

    王建国伸出来夹菜的筷子停了下,马上解释:“没事没事,生意好着呢,我就是想开了,多招了个人,不用给自己绑着天天忙。”

    罗晓倩认真的安慰道:“生意不好也没事,咱家三口人挣工资呢,够用了。”

    王建国直接笑了:“真没事,放心,生意不好我肯定说。”

    建国妈笑的眼弯弯的,这孙媳妇说话真大气,志强有福气。

    罗晓倩看自己闹了个乌龙,有点不好意思,赶紧低头扒拉饭。

    晚上王志强回家,知道了这件事儿,快笑出来猪叫。

    被罗晓倩一顿好锤,然后笑着解释:“我爸就是现在收手,挣的也够养老了,你放心,咱家家底挺厚实,不用担心这个。”

    罗晓倩牙痒痒,这是家底厚实不厚实的事儿嘛,算了,男人简直是外星球生物。

    第二天早上上班还带着点气鼓鼓的样子。

    被赵萌萌打趣:“两口子吵架,昨天床尾没和?”

    罗晓倩翻了个优雅的白眼,这小妮子荤段子张嘴就来,俩人逗了两句嘴,看见端着茶杯进来的杨科长,就老实开始干活了。

    自打过了年开始,计划统计部门的工作其实已经逐渐变少了。

    领导们面对众多积压库存,不得不把一些新货的进货量降了下来。

    其他都是年初定死了的,卖不出去也得进。

    可这销货量也很明显的降了下来。

    俩人看着手上的统计报表,心有灵犀的对视一眼,暗自叹了口气,谁能想到国有大单位还有发愁的一天。

    眼瞅着要到端午节了,不知道能不能迎来个小高峰。

    连小喽啰都知道发愁,何况联社领导。

    郑主任决定,解放思想,迈开步伐,从这个端午节开始,开展各种促销活动。

    事实证明,老百姓手里不是没钱,而是得看怎么花。

    各基层社热火如荼的开展了各种促销活动,开设了处理残损冷背呆滞商品端午节专场。要么是买粽子满多少送残次品,要么是特价买几送一。

    一下子把全市仓库积压的老底清理了大半。

    虽然各项清理费用花了不少,但是这些回款更多。

    连带着端午节的粽子都超额完成了销售指标。

    对罗晓倩来说,就是多加了几天班,然后多发了一袋20斤的米。

    在同事的帮助下绑在了后车座上,驮着回了家。

    王建国晚上吃饭的时候发表高论:“这就是大锅饭的不好,连个加班费都不给。”

    罗晓倩对公公时常冒出的新锐观点接受良好,使劲儿点了点头:“加班费倒是算了,主要是吧,拿一样的工资,有的人都不来上班。”

    这话意有所指,刚过完年,她们科室的第四个人已经悄悄的把坑占上了。

    可谁也没见过庐山真面目。

    罗晓倩跟赵萌萌分析,估计这又是一个来混工资的。

    只不过之前的牛前进是脑子有病。

    不知道这个神仙是哪儿有病。

    谜底揭晓的也很快,毕竟哪个茅坑没有搅屎棍,哪个单位没有无名英雄啊。

    刚领了三个月清闲工资,在匿名举报下,这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仙过来上班了。

    一大早来打扫卫生的赵萌萌吓了一跳。

    牛前进的桌子归置的整整齐齐,每人的杯子都倒满了水,地上水渍都没干,一个高个男人正在擦窗台。

    心下了然,估计这就是昨天下班前杨科长刚提示的新人。

    赵萌萌敲了敲门,这位大哥赶紧把抹布放下来,看着赵萌萌的目光疑惑的盯着他,马上热情的做起自我介绍。

    一咧嘴一口大白牙:“姐,早上好,我是新来的牛明辉。”

    给赵萌萌唬的,叫谁姐,我有那么老嘛。心里这么想顺嘴也说了出来。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