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山一个上午都在外面游荡。
一会和村民们巡逻,一会又去地里看看庄稼,一会又拉着张虎他们到晒谷场看孩子们练武…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不得拖着两条腿往回家的路上走。
昨日闺女帮他挡过一劫,就怕他娘今日还没消气,给他来一顿胖揍。
罢了,娘心里有气,不发泄出来,只怕会憋坏了身体。
沈青山咬咬牙,自己那么大一个汉子还怕被老娘捶几下?
趁着娘现在还打的动,该挨打时就不能怂。
做好心理建设,沈青山回到沈家大院。
正堂里传来女人们的欢笑声,原来是妹子香丫回来了。
眼尖的小嘉琪一眼看到沈青山,跑过来牵着他的手。
“阿爹,您回来啦!阿奶有事找您呢!”
沈青山心里“咯噔”一下,硬着头皮跟着嘉琪走进正堂。
一进去,就看到母亲正和香丫聊的开心。
看到他进来,眼神扫了过来。
沈青山赶忙露出讨好的笑容。
“娘,我回来了。”
李婆子轻哼一声。
“还知道回来,我以为你在外面野得忘了家。”
沈青山忙道:
“娘,瞧您说的,这不是忙村里的事儿嘛。”
香丫在一旁笑着打圆场。
“娘,您就别怪二哥了,二哥也是为了咱们村子。”
沈母脸色稍缓。
“青山,昨天卖旧房子的事儿,算你闺女机灵,给你想了个法子补救,
但你呀,以后做事也得多动动脑子,别总让老娘跟着操心。”
沈青山连连点头。
“是是是,娘您教训的是。”
这时,山山和小能从厨房那边过来。
“吃饭了,饭菜都做好了,兰兰去了后院喊王夫子和姐姐们。”
“哎!来了来了。”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始享用午餐。
席间,小嘉琪讲着在京城的见闻,逗得大家笑声不断,气氛相当活跃。
吃完饭,沈青山主动帮忙兰兰收拾碗筷,打扫餐桌卫生。
李婆子看在眼里,脸色总算彻底缓和了下来。
送走了香丫,孩子们都去午睡后,李婆子叫了沈青山到正堂,给了他三两银子。
“青山,你今下午不是要去书院接你大哥吗,
娘交给你一个任务,用这三两银子去买些花盆回来,要那种看起来品质不错的,
三两银子能买多少个就买多少个,你闺女说要买来养花。”
沈青山接过银子,刚想问问买多少钱一个的花盆,李婆子就起身去了后院。
沈青山拿着银子回到卧房,才从媳妇嘴里得知她们要种植夏罗兰的计划。
杨秀娥笑着说:“咱们闺女也是护着你这个阿爹,才出此下策,没曾想娘竟然会相信。”
沈青山合衣躺在杨秀娥身边,双眼无焦距的看着房顶。
“未必就是下策啊,没准咱闺女真的能将这三两银子变成三百两…”
杨秀娥愣住了!
下午,沈青山又精神抖擞地赶着牛车出了门。
小嘉琪睡过午觉后,和山山小能兰兰出了门。
她们要去挖土,乡下什么都不多,就是土多。
很快她们在晒谷场旁边找了一处地儿,刨去上面的杂草,兰兰拿着铁锹开始挖。
很快就有村里的孩子们过来观看。
“你们是在挖蚯蚓吗?”
山山摇头否认。
“我们挖土用来种花,我三姐姐说要种很多很多花。”
又有小女孩问小嘉琪。
“琪琪,你怎么穿着男孩子的衣服啊?你没有小裙子了么?”
小嘉琪笑着答:“我穿这一身干活方便,以后还方便跟你们一起练武。”
“那好呀,咱们以后一起练武吧!”
孩子们天真无邪,叽叽喳喳聊的开心,引来了村里大人们。
听说孩子们是要挖土种花,牛大柱接过兰兰手里的铁锹。
“有这么多大人在,哪用你们小孩子挖,要多少土,我来帮你们挖。”
“不知道要多少哎!”小嘉琪蹲在一旁乖巧的回答。
牛大柱力气大,没一会儿就挖了一大堆土到晒谷场晾晒,还帮着拍的碎碎的。
“这些够不够?”
小嘉琪起身向牛大柱道谢。
“谢谢柱子叔,这些应该够了,柱子叔,您人真好!”
牛大柱被小嘉琪夸的高兴,顺口问道:
“这都是小事情,琪琪还有啥事需要柱子叔帮忙不?”
还真有!
小嘉琪眨巴着眼睛看着牛大柱。
“山山买了弓箭,柱子叔你们能不能帮着做几个箭靶子,就插在这晒谷场边上?”
说着还看向站在旁边的另外几个大人。
牛大柱爽朗地应道:“这有啥难的,包在叔身上!”
旁边的几个大人也纷纷笑着点头,表示愿意帮忙。
说干就干,大人们找来了木材和稻草,熟练地开始动手制作箭靶子。
有的锯木头,有的捆扎稻草,忙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时不时地给大人们递个工具、打个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