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偷听糟老头子心声,我得到个皇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陈绩梦想成真,神秘黑衣人殒命
    曾石心中表示,别扭,确实别扭。

    可又能怎么样呢?

    杨青易和自己老师平辈,老师那么大年纪都一口一个小友,还让人家称呼他的字。

    我叫一声前辈也就理所当然了。

    “曾府引好。”

    杨青易微微笑,表现出了一个长辈应有的和蔼可亲。

    目光一瞥,杨青易看到斜前方挂着一幅大字,正是他讲坛上说的那横渠四句。

    刚刚光顾着曾府引的事了,没四处乱看。

    陈若循也顺着杨青易的视线看过去。

    脸上泛起笑容:“意安,你这四句简直振聋发聩,我活了八十年,死前能听到这四句,真是值了。”

    杨青易谦虚的摆摆手:“乐卿客气了。”

    陈若循摇摇头。

    郑重其事道:“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没见到你之前,我活的糊里糊涂,为了自己心中某些不必要的执念,痛苦煎熬了将近二十年。

    直到听你说了那四句话,我才知道,我内心真正渴求的是什么,真正追求的应该是什么。

    意安,多谢。”

    杨青易笑了笑,没有多言。

    这四句话本来就很牛逼,陈若循这样的大儒,有如此反应,很正常。

    “意安,你这四句话将会影响无数读书人。”

    陈若循动容道。

    “不过意安,你能有这样的理想极好,但是你年纪尚轻,万不可让自己背负的太多,而活的太累。”

    陈若循这些话出自内心,出自他对杨青易的关心。

    杨青易笑了笑,知道陈若循是好意。

    “虽然我有这样的志向,但对生活也有自己的态度。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杨青易一直很喜欢这首诗,此时表达自己态度,很自然的引用此诗来说明。

    在场的众人却都是一愣。

    陶羽眼中精光绽放。

    老师作诗了。

    老师又作诗了。

    老师终于作诗了。

    我终于等到老师作诗了。

    这无疑是一首好诗,房中众人品砸着诗句。

    曾石也暗暗点头,这位前辈确实有才华。

    “好诗,意安的才学果然深厚。”

    陈若循心中佩服不已。

    能有那样宏达的理想,又能有如此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陈若循是不会相信此人还不到二十岁。

    杨青易的众位学生,此刻与有荣焉。

    陈绩仿佛已经习惯了,杨青易做出好诗,不是很正常嘛?

    “意安,此诗的名字是什么?”陈若循接着问道。

    “没有名字,还没取。”杨青易随意道。

    陈若循一滞,还有人作诗不取名字的?

    意安果然出类拔萃。

    杨青易端起茶杯喝茶。

    陈若循继续品砸着诗句,也没有说话。

    房中一瞬间变得很安静。

    这时陈绩壮着胆子开口问出了他想要问的问题。

    是关于陈若循所着的书,陈绩不懂的一个地方。

    陈若循笑了笑,耐心给陈绩解答。

    陈绩听完,恍然大悟。

    陈若循对于陈绩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很意外。

    “这次讲坛,我本来打算收一个学生,但最后没有收成。

    你能问出这个问题,我很欣慰。

    而且你还是意安的朋友,必定有过人之处。

    那么你可愿拜我为师?”

    陈若循看着陈绩道。

    陈绩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呆立在当场,一时没了反应。

    直到被陶羽推了一把,他才清醒过来。

    “我愿意,我愿意。”陈绩一边说,一边磕头便拜。

    拜师完毕,陈绩还仿佛在梦中一般。

    没有一丝真实感。

    他感激的看着正悠闲的滋溜着茶水的杨青易。

    如果不是他,自己怎么可能拜陈大儒为师。

    这是天下多少读书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他从小就对陈大儒崇拜至极。

    如果不是杨青易,他连再次见到陈大儒,都是不可能的。

    杨青易此时突然想起了讲坛上的黑衣人。

    讲坛结束时,他向陈若循表达了那人可能有问题的猜想。

    “乐卿,讲坛第五日的那个黑衣男子……”

    “当时曾石去查了此事。”陈若循看向曾石。

    “杨前辈的猜想没错,那人确实有问题。那黑衣人当时趁着人多,跑掉了,不过后来还是被我们给找到,不过找到之时,他已经死了。”

    “死了?”杨青易问道。

    “是,是被人杀害的,一击致命。因为线索太少,后续没有查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是在他身上搜到些毒药。”曾石拧眉道。

    “果然是他。”杨青易道。

    “杨前辈说的是……?”

    “当日那黑衣人和一个叫宋言的读书人,在讲坛上有过一段争执。宋言后来口不能言,便是中了毒药,我当时猜测可能和那黑衣人有关,但也不十分确定。”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