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0章 益州牧刘焉
    见朱儁指天盟誓,愿意接任将作大匠之职,并与宗亲一系共进退,刘表自是欢喜。

    毕竟能把朱儁彻底拉入宗亲一系阵营的话,对朝堂局势以及宗亲一系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朱儁单单盟誓一番就想彻底加入宗亲一系阵营,这还是有些儿戏的。

    是故刘表准备领朱儁去拜见,叔父太常刘焉等一众宗亲长辈,只有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才能真正敲定朱儁加入宗亲一系阵营之事。

    目光来到太常刘焉府邸,自昨夜敲定宗室外任地方州牧之后,回返自家府邸的刘焉,也开始琢磨到底是就任兖州牧,还是就任益州牧为好。

    早上忙活完朝堂政务,午后太常刘焉便唤来一众与自己亲近之人以及太常府的部属,见得数十名人杰聚集一堂,刘焉自是振奋道。

    “昨夜,我等宗室面见陛下,为保大汉安危,我等宗室却是决议外任地方州牧,以维护地方安稳。”

    “此前刘某自请交州牧,不过陛下还是刘某选择担任兖州牧或是益州牧。”

    “刘某担任兖州牧为好,还是担任益州牧为好,诸位有何想法,不妨大胆直言。”

    “此外刘某外任地方州牧,还需有人辅助,有意者也不妨毛遂自荐。”

    “当然,刘某外任地方州牧之后,九卿太常之位将由南郡太守刘洪接任,不愿随刘某外任的,也会继续担任目前的职位。”

    听得太常刘焉即将外任地方州牧,众人自是微微一惊,愿意继续跟随刘焉的人,也自是毛遂自荐,至于不愿离京的部属,没有顾虑之下,也自是谏言一番。

    见得不少人毛遂自荐,又见得更多的人踊跃谏言,刘焉心中自是受用。只是见得整个厅堂都变得有些吵嚷之时,太常刘焉还是眉头一皱的摆手道。

    “这样吧,有意追随刘某之人,且一一到书房见我便是!”

    说着刘焉便转身去往书房,这时愿意追随刘焉之人相视一眼,随后官职最高且与刘焉多为亲近的侍中董扶,朝着众人一拜之后,便率先朝着刘焉书房行去。

    进得书房,现今已经八十有一的董扶,自是躬身拜道。

    “明公有镇抚天下之心,董某不才,愿尽绵薄之力!”

    侍中董扶乃是东汉名士,更是有名的谶(chèn)纬家,也素来与刘焉亲近。此刻见得董扶率先来投,刘焉自是欣喜的上前扶道。

    “能得董老相助,幸甚、幸甚!”

    董扶毕竟已经是八旬有余的老者,刘焉扶起董扶之后,自是将他扶到一旁安坐。

    “昨夜陛下任命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将作大匠黄琬为豫州牧,南阳太守刘表为荆州牧。”

    “此前因为陛下的种种举止,刘某心中多有心灰意冷,是故自请交州牧。只是为家国计,陛下还是希望刘某能够担任兖州牧或益州牧。”

    “不知董老以为,刘某应该担任兖州牧,还是担任益州牧为好?”

    听得皇帝刘宏已经任命刘虞为幽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刘表为荆州牧,自家主公刘焉也将出任兖州牧或荆州牧。

    再想到昨夜的星象,侍中董扶微微思虑之后,自是拱手拜道。

    “兖州虽地处中原腹心,但终究不如益州富庶。此外益州乃天府之国、物产富饶、钱粮丰足,更是文治武备、养精蓄锐之地,是故属下建议主公担任益州牧。”

    “当然,属下也是有些私心的,毕竟属下本就是益州广汉绵竹人,能够衣锦还乡也算一件幸事。”

    “至于最为重要的原因,则是昨夜星象异变,星象显示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听侍中董扶讲起益州富庶的情况,再听得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刘焉心中不禁咯噔一声。

    皇帝刘宏一番折腾,大汉江山已然摇摇欲坠,谁知道还能不能再延续国祚。

    若是宗室坐镇地方,依旧挽回不了大汉危局,那么自己担任益州牧,或许也能为大汉延续些血脉吧。

    强行按捺住扑通扑通狂跳的心绪,心中已有决断的太常刘焉自是沉声道。

    “后续刘某会向陛下请求担任益州牧,只是益州分野有天子气之事,切莫外传!”

    听得主公刘焉之言,侍中董扶自是躬身应命。待侍中董扶退出书房之后,自然又有不少愿意追随刘焉之人进入书房。

    待刘焉招揽到一众贤才,正欲与众人商讨外任地方州牧之事时,却是闻听侄儿刘表来访,于是刘焉自是领众人相迎。

    刘焉领众人刚刚踏出书房,便见得刘表领钱塘侯朱儁进得厅堂,刘焉见此自是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量。

    “朱儁乃是张温一系之人,景升怎么跟他搅和在一起了?”

    刘焉疑惑之际,刘表已然上前拜道。

    “叔父大人,小侄刚收到幽州、兖州、豫州、益州等地的情报,或可供几位宗亲长辈决断,并尽快安稳所任州牧的局势。”

    “此外钱塘侯朱儁早已与张温割袍断义,他也是一个忠心汉室之人,更与小侄有一番同袍之谊。”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