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旺夫农家女:陛下,去种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章 懂点事
老杨头扬起烟袋锅子就打,“两套衣服你穿的过来吗,给你弟弟一套怎么了,自己去买不得花钱吗,那钱还留着给你五弟教束脩呢,你就不能懂点事。” 说着老杨头就咳嗽了起来,庄氏忙搀扶着他坐下,一脸埋怨的看杨四郎。 “老四,你就拿出来一套给五弟吧。”杨大郎劝说。 “四弟快把布料给娘,看把爹给气的。”杨三郎也劝着。 只有杨二郎没说话。 其他人也都一脸不赞同的看着他,杨四郎就更加委屈了,尤其是想到了大妹在酒楼的遭遇,要是没有小妹大妹还得给人家洗盘子,他们只在乎县学的儿子,怎么不想想大妹呢! 偏心! “凭什么让我拿,三个哥哥怎么不把你们的让出来?” 张氏一听不乐意了:“四叔,这布料都是按照身材量的,家里就你和五叔身高差不多,要是用你大哥的,剩下的布料岂不是太浪费了。” 孟氏也把布往怀里藏:“四叔,你卖鱼挣了不少钱吧,还能在乎一件衣服?再说了,就像大嫂说的,只有用你的才不浪费。” 方氏看了一眼杨四郎,扭捏的没说话,但却把手里的布料攥紧了。 “娘,什么时候吃饭呀?”杨安朵来到前院问了一句。 老杨家的人吓了一跳,不再纠结布料的事情, “老大媳妇,快去做饭,别饿着朵朵。”庄氏忙叮嘱。 张氏哎了一声,把布料塞到了大丫的手里,叮嘱她回屋放在柜子里,这才擦着手出来,一脸的笑容:“小妹过来了,饭菜都好了,这就端进去,快去洗洗手,马上就能吃了。” “需不需要我帮忙?” 张氏哪敢让她帮忙,“不用不用,嫂子自己就行了。” 杨安朵觉得她的笑容有点谄媚,探头望了一眼,隐隐约约地见老杨头,扬着烟袋锅子,庄氏在低声说着什么,还不等细看,杨四郎便如同初生牛犊一般冲了出来。 要不是她躲得快,两人定会撞个满怀。 这是怎么了? 回来的时候不还挺高兴的吗? 庄氏整理好了情绪,笑得一脸褶子:“朵朵饿了吧?快进屋,饭菜马上就好了。” “娘,四哥,这是怎么了?” 庄氏的笑一收,狠狠的瞪了一眼,“没什么,就是他不听话,你爹骂了他两句,待会儿就好了,不必去管他,对了,你给家里人买的布料,娘都看过了,你这孩子好不容易进了一趟城,给自己买东西就好,干什么给家里人花这个钱?” “没什么,这不是看爹娘和哥哥嫂子帮我种地辛苦了吗,又是挑水,又是沤肥的,我都没怎么上手,全是你们帮我弄得,再说这个时候买衣服便宜,打了折扣,算下来也没花多少钱,对了,不知道哥哥嫂子们可喜欢。” “喜欢,喜欢,当然喜欢啦。”孟氏紧跟着出来说道,笑的牙龈都露出来了。 方氏也跟着笑着点头,更不用说杨大郎杨三郎他们了,看杨安朵的眼神充满了感激。 “怎么会不喜欢呢?就是让你破费了,你说你来这个家里这么长时间,总是让你处处花钱,我真是……” 庄氏感觉什么东西卡到了嗓子,说不出话来。 “娘,别说这些了,还是吃饭吧,我都饿了。”杨安朵要的语气带了些许的撒娇,庄氏被她逗笑了,指挥着两个儿媳妇去帮老大媳妇儿。 庄氏让三个儿媳妇杀了只鸡,混着萝卜白菜炖的,放了一勺子油,炖出来喷香喷香的。 就连杨安朵也馋得直流口水。 看她吃得香,庄氏心里的负罪感减轻了不少,把两只鸡腿全都给了杨安朵,对此老杨头一点意见都没有,其他人就更加不会有了,就连孩子也懂事的说了让小姑先吃。 杨安朵的确累了,活动了一天,没干什么,却感觉干了不少事情。 吃完了饭,杨安朵才从大虎大丫的口中得知杨四郎跑出去的缘由,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她买的时候是按照老杨家现有人口的,倒是把杨五郎给忘记了。 杨四郎本就觉得家人偏心,这下只怕又伤到了。 “二哥,四哥还没回来?” 杨二郎正打算把家里的破筐拿到河边洗一洗,闻言立刻放下的了:“大哥,已经去找了,说是在白地主家里跟白大郎喝酒呢。” “二哥,有件事我想问你。” “你问。” “家里是不是一直都是五哥优先,什么东西都紧着五哥?” 杨二郎有些不自然的点头:“的确是这样,家里就这么一个读书人,可不得紧着他吗,只有他学有所成,家里的日子才能好过,要不然这一大家子可怎么办啊!” 杨安朵了然的点头,像是老杨家的这种情况,能够咬牙供读书人已经孤注一掷了,要是放弃也的确可惜。 人口多的人家,最重要的是一碗水端平,就算是不能端平起码也不能太有失偏颇,只是因为家人多杨五郎的期待太高,所以才偏心的没边了。 难怪杨四郎和杨大妞会这么讨厌家里人。 以前杨二郎跟庄氏和老杨头的想法一样,只要杨五郎出息了,一家子也就有好日子了,可是随着这段时间家里的改变,杨二郎要说一点想法都没有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今天,他到是有点理解四弟了,可是他也理解爹娘。 “小妹,你读书多,又比我们都聪明,你能不能开导开导四弟,我觉得你说的话他肯定听。” 身后传来窸窣的响动,不知什么时候,地上多了两道影子。 “四哥,其实这事问题的关键在于爹娘的身上,如果他们能够不什么都以五哥为先,我想四哥也不是不懂事的人,他心里要真的没有这么家,卖鱼的钱他就不会一文不差的拿回来了,他只要和白大郎一合计,就可以少拿钱回来,家里人也发现不了。” “换个角度想,他处处为这个家,却没有落得好,他心里怎么会甘心,五哥读书是重要,可是也没有道理把全家的担子都压在他的身上,长此以往必定家宅不宁,大虎大丫这些孩子还小,等长大了他们心里也会不舒服的。”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