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福宝:我全家都是对照组炮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9章 贡献出来
环溪村的水井枯了,石桥村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 找水源打井肯定是个大事。 要是姜越军在这件事上立了功,那肯定得能重新赢得大家的信任。 姜越军却没那么想当然,“打水井哪里有那么容易。” 他当然也想使力,问题是现在空有力气没处使呀。 打井首先得找水源,然后找专业人员来测量,可不是光挖井就可以。 “打井的事儿你不需要担心,只要出钱,就没有找不到人帮忙的道理,问题就在于找水源。” 只要找到了水源,那姜越军可就是村里的大功臣。 秦淑燕现在是歇了和裴桑柔攀比的心思,一心想努力过得更好。 但所有过得更好的前提,都是姜越军能爬得更高。 她相信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迈过去之后,未来必然前途无量。 姜越军没她那么自信,“水源也难找呀。” 要是水源好找,村里就不会只有一口水井。 秦淑燕拧着眉思索。 她穿书之前是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倒是学过一些专业知识,就是过去几年,已经忘得七七八八。 要是让她捡起来,估计还得翻翻书本才行。 “水源这事儿不急,你让我想想办法。” 姜越军对她没抱什么希望,她不给自己添麻烦就不错了。 至于姜晴晴,天天鼓捣那破玉佛,哪里还有什么小福星的模样。 “淑燕,要不我们再生个孩子吧?” “什么?” 秦淑燕神色惊讶,“为什么突然想生孩子?” 姜越军说道:“本来就该再要一个才对,我们家还没儿子呢。人家刘嫂子只有牛小花,是因为她不能生,你身体又不是不好。” 秦淑燕想到这段时间老姜家对她很有意见,或许生个儿子能冲淡她以往犯的错? “也不是不行,那我这段时间调理调理,我们再要个孩子。” 姜晴晴躲在门后听到妈妈说的话,眼底蓄起了眼泪。 如果有了弟弟,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不疼自己了。 …… 环溪村的水井枯了,这不是什么秘密。 因为环溪村的人纷纷来石桥村打水,村口的水井那处热闹了许多,来往的人一天到晚就没停过。 热闹归热闹,可很影响大家打水,自己本村的人用水都得排队了。 虽然大家心里有些意见,但大多压在心里,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冯元春家里虽然不用出去打水,但来来往往也知道一些情况。 她坐在院子里纳凉,看着自家的水井出神。 “奶奶,你在想什么呀?” 冯元春笑着摸摸她的脑袋。 “这口井呐,还是你爷爷在的时候打的,那时候你爸爸才十岁呢。” 父子俩打这口井可卖力了。 哪怕现在过去十几年了,那一幕她还记得很清楚。 “嘒嘒,奶奶去趟环溪村,你去找小花玩吗?” 嘒嘒:“我要和奶奶一起去,可以吗?” “好,咱们走。” 冯元春牵着她往外走,去找李支书。 正逢今天是李丽清出嫁的日子,冯元春看着自行车后座上穿着嫁衣的李丽清。 前面骑自行车的是一个男人,年纪大了她不少,骑自行车载她都费劲。 李丽清低着头,死死咬着唇,并不想看那些人幸灾乐祸的神色。 偏偏经过嘒嘒身边的时候,嘒嘒问道:“奶奶,这个爷爷要载李阿姨去哪里呀?” 冯元春也才五十岁,这个男人看着估摸着有四十了,白头发比她还多。 嘒嘒辨别一个人年轻还是年老,就是看头发白不白。 听到这声“爷爷”,李丽清羞愤难当。 她不仅嫁给年龄大的鳏夫,还是过去给人当后妈。 这个男人的儿子,过两年就可以结婚生孩子,嘒嘒叫一声爷爷也没什么。 看着自行车驶离,冯元春才说道:“李阿姨今天结婚,当新娘子呢。” 嘒嘒恍然,她见过新娘子的,舅舅结婚那天她也去啦。 冯元春牵着她往李支书家里过去,到了门口,正巧李支书要出门吃酒。 “有事?” “李支书,我们村现在也没个大队长,所以我就直接过来找你了。环溪村的水井枯了,我们石桥村只有一个水井也不够用,所以我就想着,把我院子里水井隔出来给大家打水。” 环溪村的人去村口打水,石桥村的人来冯元春家,这样双方也不至于起冲突。 李支书略带惊讶地看着她。 他也不是没想过,但他可没那个脸开口。 如今冯元春找上门,让李支书心生佩服。 这格局,可比一般人大了不少,不愧是烈士家属。 “行,我明儿就给他们发通知。不过大家都去你家的话可能不方便,要不要把墙敲了,将水井隔出来?” “要的,我回头就让运来弄。”冯元春也正有这个想法。 “运来?那个老王家的那个年轻人?” 冯元春笑着点头,“是,他干活踏实,人也很热心。” 李支书点点头,目光带着深思。 冯元春没再多说,牵着嘒嘒回家。 村口仍旧很多人在排队打水,她寻思着既然李支书明天会通知,那她今天就不说了,到时候统一来。 秦淑燕神色一黯,大概是生活条件好,冯元春看着年轻了许多,不像五十岁还要下地干活的农妇。 耳旁还响起别人的讨论声。 “还是冯婶家里好,不需要来村口抬水。” “可不是,她家里就有一口井,那水又凉又甜呢!” “哪里像我们呀,大热天还在这里排队。” “……” 头顶炎热的太阳,看着长长的队伍,大家心里都烦躁极了。 秦淑燕低声道:“要是伯娘家里的水井能拿出来给大家用就好了,这样我们就不用排长队了。” 众人顿时噤声。 谁没想过呢,只是都没那个脸。 都是乡里乡亲,前头冯元春还给大家送了不少青菜呢。 做人可不能得寸进尺。 石桥村的乡亲们这样想,但环溪村的人可不会理解。 他们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是呀,既然家里有水井,为什么不能贡献出来? 都是乡亲,总不能这么心狠,看着大家都没水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