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生活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喜事
    三丫终于看到了杂耍,宋老爷子赶着骡车带着他们出了门。

    古代的杂耍,不一定有多高的难度,看的就是那个热闹劲儿,喷火,顶缸,耍大刀,还有说书的。

    人越多越有意思,古代百姓的精神生活匮乏,这些娱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有人演,很快就能围成一个圈。

    三丫在家里憋坏了,像只刚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叫好声一声比一声高,宋老太太嫌她聒噪,还伸手捂住了宋章的耳朵。

    看完了杂耍,三丫心满意足的回家了,嘴里还吃着糖葫芦,这是宋老爷子买的,孩子们一人一串,没有厚此薄彼。

    骡车进了后门,大家挨个从车上跳下来。

    宋嫂子找了过来:“老太爷,外面来了个年轻人,说他是太太的兄弟,家里没人在家,我没敢让他进来,您瞧瞧去吧,我不认识他。”

    宋老爷子把烟袋别进腰里,跟着宋嫂子去了正门。

    没一会刘松就进来了。

    “舅舅怎么来了?”大丫迎了上去。

    刘松放下背上的麻袋,“我给你们带了核桃,自家的树结的,香的很,给你们尝尝。”

    宋老爷子交代陈嫂子,“亲戚来了,晌午多做两个菜,再打壶酒。”

    陈嫂子退下准备去了,刘松挠挠头:“宋叔,我要成亲了,我爹让我来给你们报喜。”

    “你要成亲了?好事儿,你也不小了,早该成亲了,我一定去喝喜酒。”

    宋老爷子乐呵呵的,老太太抱怨他:“你就知道喝酒,松哥儿,你定的哪家姑娘,什么时候下聘呀?”

    刘松满面春风,“我娘给定的,定的我们村贺家的姑娘,腊月初八下聘,明年二月十六进门。”

    宋老太太算了算,“那也没几天了,家里都准备好了吗?缺什么和婶子说,婶子给你添上。”

    宋老太太还是很感谢亲家的,这么些年刘家没少贴补他们家,前两年挨饿的时候刘家还给他们送过粮食。

    “什么都不缺,婶子别费心了,到时候来喝喜酒就成了。”

    刘氏被王家留了饭,待到下午才回来,得知弟弟要成亲了,高兴的都快蹦起来了。

    “我说呢,今天一早就听树梢上的喜鹊喳喳叫,原来是来报喜的。”

    三丫看了看外面光秃秃的树,什么鸟也没有,现在是冬天,哪儿来的鸟,她娘的话也太夸张了。

    刘松也中意贺家的姑娘,听姐姐这么一打趣,也有了几分羞涩。

    “姐,过几天你回来一趟吧,爹想让你跟着去下聘。”

    刘氏正开心着:“那当然,我得亲自去看看,看看我弟媳妇儿长的俊不俊。”

    宋老爷子也应声,“是得去,到时候我们都去,给亲家撑撑场面,有事儿也好帮着跑跑腿。”

    刘松推辞:“宋叔,您去了只管歇着就行,哪能让您出去跑腿,您是举人老爷的爹,是老太爷,您往那里一坐,村里人都得围着您说话。”

    “哈哈哈,松哥儿这本事越来越大了,看来掌柜的没少栽培你,以后你一定能自己当老板。”

    宋老爷子也欢喜,交代刘氏:“媳妇儿,你是当姐姐的,可不能小气,该置办的东西要置办齐全了,可不能让人挑你的理。”

    有了这话刘氏就放心了,把事儿过到明路上,刘氏只管往外拿银子就行了。

    “是,我听爹的,我兄弟成亲,我这当姐姐的一定尽心。”

    今天宋家有喜事,一家子其乐融融,吃了饭刘松又去了二姐家报喜,刘氏忙着开箱找布料,就没跟着去,三个丫也被安排了任务。

    “大丫,你去把上次你干娘带的点心找出来,包几包给你舅舅带回去,让你外公外婆也尝尝。”

    “二丫,你去把娘前几天做的棉袄找出来,那是给你外公做的,你看看上面漏了针没有,然后找个包袱皮包上。”

    “三丫,你过来扶着箱盖,娘找找布料,给你舅舅添个聘礼。”

    三个丫被使的团团转,等东西都找的差不多了,刘氏又开始发愁。

    “这东西太多了,你舅舅也没赶个车过来,怎么带回去呀?”

    三丫给了点建议,“娘,你让舅舅在咱家住一天吧,等明天王家出去收木头了,让舅舅坐他们的车回去,不然舅舅拿不了这么多东西。”

    刘氏点点头,“嗯,你说的对,让他在家里住一晚,明天早上再走。”

    刘松从黄家回来已经是傍晚了,看起来脸色不大好,回来就拉着刘氏进屋说话,三丫嗅到了八卦的味道,火速到岗。

    “姐,二姐没来找你吧?”

    “没有啊,怎么了?”刘氏一下午都在找东西,根本没人来找她。

    “那就好,我去的时候不巧,二姐刚好不在家,两个孩子正哭着呢,姐夫也唉声叹气的。”

    “出什么事儿了?你二姐呢?”

    刘氏前几天刚去看过妹妹,没看出什么不妥来。

    刘松叹了口气,“唉,二姐那个婆婆不省心,想把大丫定给姐夫的侄子。”

    “什么?她想定大丫?”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