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举,寒门读书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4章 面圣
    ......

    面对皇帝的问询,司礼监随堂太监苏添没有迟疑思考,脱口而出地说道。

    “状元郎自入值翰林院以来,一直谨遵律例,如今负责编写国史和实录。”

    大乾也是有司礼监的,只是职衔没有明朝那么多,权力不似那么大。

    一众太监的领头羊叫做“掌印”太监,其下有秉笔、随堂太监数人(没有定数),内廷基本由这些人执掌。

    拥有批红权,作为“内相”掌印太监苏谨正领着几个秉笔在班房批阅。

    永兴帝很久不理政务了,待东宫处理完毕,最后才会汇总报与他听。

    作为熟悉内外朝事的内宦头头之一,李承平的行踪轨迹在没有遮掩的情况下,很好查。

    苏添回禀时,心里默默给李承平打上了分。

    他所记不错的话,这是皇爷自殿试后,在李承平没有引起任何动静的情况下,第一次无厘头的提起此人。

    随后永兴帝便陷入了沉默,殿内紧接着静寂下来。

    这种沉寂随着严思勉的再次到来而被打破。

    严思勉依旧旧事重提:“太常寺府库尚能挪用三百万两出来,支应朝廷在辽东的兵略当是无虞。”

    永兴帝难得地面色出现喜色,说:“开拔之资既已妥帖,兵部和都督府可曾暂且议定了出兵日期。”

    严思勉点头称是,他原以为要动用太常寺的储银需要大动干戈,可一到文渊阁就听大家已初步敲定此事。

    这件事明显是绕开他商讨的,他心中不由一惊,但这是大事他不敢迟疑只得去而复返。

    一旁的苏添耷拉着耳朵,一副自己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

    太常寺是朝廷负责祭祀、礼乐等事务的机构。

    其库银主要来源于朝廷拨款、税收等渠道,用于应对祭祀活动的费用、官员俸禄以及寺内的日常开支。

    从太常寺挪用银子,可见户部是真没钱。

    太常寺库内的银子很多,太祖皇帝把其当作一个存钱罐,万不得已不能动用,一年年积存怕是得有千万之巨。

    皇帝自是想把库银当作自己的内帑,只是百官不许,皇帝觉得这是自己的私库,百官却觉得是国库。

    两者的矛盾是有的,还不小,皇帝总是寻找理由想要从太常寺拿钱,但基本都被内阁给搪塞回去。

    因此,当得知内阁商定从太常寺挪用三百万,永兴帝心中疑惑的很。

    细想下来,永兴帝心中却冷笑一声,直直的看着严思勉。

    咱们这位首辅大人将这道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就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冷汗直冒。

    能让内阁和六部迅速饶过他,达成统一意见,显然是太常寺库银出了问题。

    明白库银存在猫腻,但眼下内阁好不容易解决了辽东用兵之资,目前是达到了他的目的。

    所以,永兴帝淡然道:“朕无虑也!”

    严思勉身形压的更低,不敢抬头。

    安排好等明日廷议商议具体事宜,永兴帝就将人打发走了。

    苏添亦如平常那样为皇爷添茶,可正弯腰上前就见永兴帝猛然站起。

    他气急败坏地大声嚷嚷道:“朕的钱,都是朕的钱,凭什么他们上下其手,还要让朕来给他们擦屁股。”

    天子震怒,殿内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苏添和一众宦官、宫女齐齐跪下,嘴巴紧闭连抖动都不敢。

    苏添慌得不行,皇爷上次发这么大脾气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

    他从此处看出了皇爷对严思勉愈发不满,心中默默给严思勉打了负两分。

    永兴帝平复了下心情后,说:“让李承平来见朕。”

    “奴婢谨遵圣谕。”

    苏添脑子很乱,走起路来都有些漂浮。

    他的干爹是掌印太监苏谨,靠着认爹,他升做随堂太监没两年,永兴帝其实已经很久不处理政务了,大部分事务都移交至东宫。

    因为有眼力见,永兴帝晚年喜好带着他游猎、行宫游赏,只是接触的少,所以政治敏感度多少有点差。

    人在积极想问题时都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