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举,寒门读书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3章 传胪大典
    因此,不能在赋分上让自己太过显眼,从而使人看出丝毫端倪。

    本意上,王明觉其实不想参与这次阅卷的,可谁让他赶巧抽签抽到了。

    倒不是翰林院没有人愿意来,正是因为人太多,才导致必须依靠抽签来决定阅卷人选。

    此时,他再次看过李承平的文章,只觉文章论调胆大,但胜在稀奇亦如当初乡试所看,论策也是相当实用,可谓是好文章。

    就像一杯清冽的茶,让人回味无穷。

    可他不能选啊!心里苦闷至极,王明觉不能宣之于口。

    然而此次他为阅卷官之一,在判卷时不能只依据自己个人的看法,也要看看其他人的想法。

    其余阅卷官官打起分来就不一定了,各有高低,时务策受到考官的主观意见是很大的。

    也就是说一旦李承平的文章不如某位阅卷官的意,在赋分的作用下想拿高分显然是不可能。

    不过好文章就是好文章,只要作答的好在这么多人查阅下是不会泯然的。

    等一众阅卷官将十三份朱卷再次赋完分,严思勉过了一遍后,与其余两人对视后,终于是点了头。

    他不疾不徐地说道:“十三份朱卷既已选出,那便按照大家决出的来,诸位可还有想法?”

    王明觉私底下翻了个白眼,谁敢有意见,谁敢说个不字,明个就得调出京去。

    “那就待第二日呈送到御前读卷吧!”严思勉见无人提出异议,于是斩钉截铁道。

    不知不觉间,天已黑透。

    本来呈送朱卷是阅卷一结束就要去呈送的,但他们不休息,却怎奈永兴帝想睡得安稳。

    众阅卷官们数日操劳下来,早已疲倦难耐,一想到明早还要过来,索性就宿在了东阁。

    东阁自是有床铺,这是供阁老午休的,拢共就没几张。

    王明觉当然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紧了紧衣裳,趴在桌案上囫囵睡了过去。

    悠悠醒转天依旧没有亮的意思,众人不禁感叹,真是好牛马啊!睡时夜已深,醒时天未亮。

    ……

    尽管他们早已醒转,但还是得等到宫里那位醒转。

    第二日清晨,阳光洒落在皇宫的琉璃瓦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众阅卷官们整齐地聚集在皇极殿前,他们身着朝服,神情肃穆。

    王明觉依旧是一个惨字了得,怀里抱着要呈送的朱卷,按规矩没让司礼监的宦官过手。

    想到后面还要读卷,又是让他一阵头疼。

    哪怕是呈送到御前皇帝也是不会自己去翻阅查看的。

    不得不说皇帝是真懒,.......真会享受,不过寥寥十三份朱卷都不愿自己去翻着看看。

    自严思勉开始,众阅卷官依序进殿。

    朱卷并未送到御案之上,而是分发给众阅卷官。

    严思勉率先出列,见永兴帝视线移过来,随即利索的将手中的朱卷展开,高声地读起来。

    每一个字都分外清晰,在空旷的大殿内显得很是洪亮。

    一名宦官按例给永兴帝呈上一杯热茶,这是永兴帝每日清晨的习惯。

    永兴帝大概是心情不错,微笑着接过茶杯。

    轻抿一口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即,他的目光扫视着矗立的阅卷官们,吩咐下去给每位阅卷官也倒一杯。

    王明觉矗立在一侧,他严格怀疑是永兴帝怕他们读卷读的口渴,所以提前预备了一杯茶水。

    严思勉俨然进入了状态,朗声道:“臣闻察之不详而用太骤之过,天下之才,生之为难,成之为尤难……”

    严思勉的声音回荡在宫殿中,与他年迈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语调抑扬顿挫,每个字都清晰可闻,让在场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永兴帝静静地聆听着,微微点头。

    当严思勉读完最后一句话时,整个大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见皇帝没有发表看法的念头。

    随后,沉默消散,由众阅卷官一一读起卷来。

    分开来读是因为朱卷太多,一个人读肯定遭不住折腾。

    读卷的继续,使宫殿在短短不到半个时辰内,响起的声调起起伏伏。

    读到第二卷时,听了些后,永兴帝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看来两份考卷中,他更偏好第一份。

    等所有朱卷被读出,永兴帝依着想法写下心中的名次。

    永兴帝含笑道:“诸位卿家所荐文章果真都是佳卷,诸位卿家推荐第一卷为状元,朕亦觉不错,也就依诸位所定。”

    到殿试读卷时,因为永兴帝并未翻阅,所以永兴帝应该还不知此篇文章是哪位贡士的。

    严思勉脸上不由泛出一丝喜色,自觉摸索圣心的手段没有落下。

    “此卷提及其立纲陈纪,皆精思远虑,至当无疵,为诸生之最。”永兴帝用玩味的语气说道。

    待一鼎甲决出后,永兴帝又依次定下二甲前十的次序。

    名次既已定下,再就是填榜后待到明日放榜了。

    待众阅卷官恭敬的退回东阁,开始填榜。

    “传胪竟是吉安府刘致远。”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