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炮灰老寡妇:带着全家去逃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22章 不得不低头
李荷花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一个铜板可以买两个鸡蛋,七钱就是一千四百个鸡蛋! 家里的娃娃好久没吃过鸡蛋了,二丫十几岁的姑娘,干瘦干瘦的,身上没二两肉,亲事都不好说。本来可以卖那么多鸡蛋的米便宜别人,真叫她心疼。 要说李荷花虽然为人彪悍,又是个皮厚的性子,但她对儿女真没话说,要不然三郎不会壮,五郎不会胖。 虽说二丫五丫是丫头,但李荷花从来没亏待过这两个姑娘。 就说二丫,寻常人家的姑娘十二岁哪里不是家里家外干活的好手,只有二丫,李荷花宁愿自己下地干活也不让闺女吃亏多干。 只是自打贺传雯来以后改了规矩,连五房三岁的八郎也要干些及所能及的活。 故对二丫做些家务,李荷花也不好说多啥话。 赵三富听了媳妇的嘀咕,心里更加郁闷,偏生还无可奈。 潮湿的空气,拥挤的人群,噼里啪啦的雨滴让每个人心里烦闷不已。 三郎跑回家的时候,贺传雯正在含饴弄孙,家里的小娃娃真乖巧听话,让她的心柔软得不行,她甚至恍惚觉得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她一个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奶!” 三郎气喘吁吁的跑进屋,上气不接下气。 贺传雯急忙给孩子倒了一碗水,三郎咕噜咕噜的一口完,方才简明扼要地开口,“阿奶,村长家的两个儿子堵住门不放爹进去,问咱家要粮。” 贺传雯皱了皱眉,虽然没在现场,但大概明白了咋回事。 “杨有理家这样做,收税的官差不管么?” “收粮的皂隶在祠堂里头,村长大儿子在外边把着门,他们不晓得外边的事。” 贺传雯一听立马明白,怕是杨有理家已与收税的官差勾结,要不然官差早就出来制止。 要知道税收关乎国家大计,要是闹出事来,办事的皂役也是要被问责的。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贺传雯虽然不愿意,但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吃人的封建礼教社会,当官的想整死你,你全家都得遭殃。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渠生才想逼着一家人供赵大荣念书。 但偏生赵大荣是个白眼狼,现在就把亲兄弟当成他的奴仆,看不上村里的几兄弟。 就算真有一日出息了,赵大荣也断然不会管赵家老小的死活,要不然贺传雯也不会为了让一家人过得更好,而放弃赵大荣这个香饽饽。 两祖孙正说着话,周喜儿从外边回来了,看见贺传雯正在和三郎说话,准备悄摸地回屋。 “老五家的,你还知道回来!” 贺传雯皱眉看着周喜儿,虽然她没空管老五夫妇背着她到底做啥事,但是对于周喜儿不说一声,把五个孩子丢在家里的行为感到很不喜。 “娘,我……” 周喜儿眼珠子直溜溜地转,吞吞吐吐地,一看就在编谎话。 “行了,你呆在家好好看着几个小的,我出去一趟。” 贺传雯不耐烦听周喜儿说谎,直接打断周喜儿,从箱子里拿出仓房的钥匙,打开粮仓,拿起装了五斗半米进麻袋里。 她抱着费力,让三郎把家里剩下的推车拿出来,把粮食放在推车上,又放了些衰草挡雨。 正当她要上手推车,三郎立马跑上前制止,“阿奶,地上滑,爹不让你出门。” “放屁!他一个做儿子的还管到我的头上了。” 贺传雯既憋屈又心虚,上次摔了一跤,当天晚上赵三富三兄弟跪在她床前痛哭流涕,直言不孝,非要她服老,以后安生的待在家里。 她也是看三兄弟情真意切的份儿上心软,没多想就答应了。 谁料到每次她准备上山做任务,这三兄弟都不许她出门,只要她不听几个二三十岁的大男人抹鼻涕洒眼泪的,弄得她都怕了! 贺传雯欲哭无泪,早知道不应该这么容易心软!心软是一种病,得治! 三郎见自己说服不了阿奶,非要自己推着车,让贺传雯扶着粮食,要不然不准粮食出门。 贺传雯拗不过三郎,祖孙俩披着蓑衣,一个推一个扶,就这样消失在雨幕里。 周喜儿嘴唇抖动,望着婆婆离开的方向,最终啥话也没说。 “娘。” 七郎哒哒哒地跑出来,扯了扯周喜儿的袖子,扬起一个大大的笑脸。 周喜儿摸了摸七郎的脑袋,温柔的说,“七郎饿了吧?娘去给你做糊糊。” “娘,我和弟弟都吃过了。” 七郎砸吧砸吧嘴,好似还在回味。 “吃过了?” 周喜儿惊讶地张开嘴,家里的人都去交税了,只有婆婆在家,难道是婆婆做的? 她立马又自顾自的摇了摇头,在她记忆里,婆婆只喜欢小叔子赵六安和两个小姑子,从来没抱过家里孩子一次,没给过孙子一颗糖,怎么会突然转了性! 周喜儿想起婆婆偏心到连西厢的两间房都打算留着给赵六安将来的儿子,她明里暗里要了好几回,想要一间给七郎八郎,婆婆愣是装作不知道。 “阿奶蒸的蛋蛋吃,我和弟弟吃了好大一碗!” 七郎稚嫩的声音,打断了周喜儿的所有猜想。 蛋?婆婆是个抠门的主,家里的鸡蛋除了给赵六安和两个小姑子吃,其他都会拿去镇上卖钱,其他人是甭想吃。 如今竟舍得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吃,这事儿让周喜儿心里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兴许婆婆真是变了。 祖孙俩推着板车到祠堂,空地上已经没多少人,只有二十几户人还在祠堂外,大门旁干燥处已堆放起几十袋粮食,像一座小山。 赵三富见贺传雯也来了,急忙让二丫稳住板车,接过三郎手里的推车,“娘,你咋出来了?” “回去再说。” 贺传雯懒得解释,让赵三富赶快把粮食交了。 赵三富赶忙把粮食推到门口,杨余山脸上堆满莫名的笑,“赵三哥,终于舍得交粮了?” 不同于其他人,杨余山对赵家人还是有几分忌惮,只因为赵家有个读书人赵大荣。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