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7章 大明的人口调整
永乐二年。 奉天殿。 靖难之役的战争,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山东、淮北一带最为惨重,影响最为深厚。 朱棣当了皇帝,自然要弥补过错。 朝廷为了巩固地方,恢复生产、发展,执行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政策。 他命宝源局铸农器,免费供给山东被兵之民。 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官府提供大量的移民车、牛和农器,分别安置。 并且编入当地户籍。 只要认真从事耕作,官府并免田赋三年。 市舶司的贸易,给朱棣带来丰厚的赋税,他有足够的底气,免除一些百姓的农业税。 永乐二年,大明迎来了一次人口大调整。 这一次移民潮,可谓是空前绝后、旷古烁今。 涉及到的百姓,超过百万。 “一切都秉持着自愿的原则,对于不想迁徙的百姓,可以酌情放宽政策。” 朱棣叮嘱着文武百官,生怕移民途中,产生各种变故。 故土难离,非是情不得已,没人愿意离开家乡。 可随着家族人口的增长,平均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百姓的生活将变得拮据。 这时候,由于战乱而变得空旷的土地,则可以进行重新分配。 要知道,朝廷已经禁止土地交易。 商贾、豪绅、官僚再有钱,也买不到耕种的土地。 现在免费发放给普通百姓进行耕种,他们怎么可能拒绝? 报名的百姓,络绎不绝。 朝廷要提供的物资,自然也就变得十分恐怖。 “夏原吉,这一次迁徙百姓,大概要花费多少银子?”朱棣朗声询问道。 “由于是朝廷免费提供农具、移民车和耕牛等等,再加上迁徙途中耗费的盘缠,平均每一名移民大概耗费三两银子,加起来最少三百万两。” 夏原吉治水归来,成为了朝堂上璀璨的明星。 他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流水畅通。 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利,百姓安居乐业。 诋毁朱棣的谣言,不攻自破。 倘若建文帝当政,反应速度肯定没有这么快。 朱棣直接派遣朝廷大员,协调直隶、浙江等地。 此等魄力,非同一般。 “三百万两……” 群臣们眉头一皱,甚至有些惶恐。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朝廷动用这么一笔资金,都要仔细掂量掂量。 就为了迁徙百姓,稳定生产。 什么时候才能挣得回来? 还免税三年,十年以内,恐怕都是亏本生意。 但朱棣考虑的问题,非是三年五载。 而是大明的千秋万业! 各地的人口,必须进行调整、规划。 一些地区,人满为患。 另外一些地区,连耕种的劳动力都不足。 如果不趁机调整,迟早会出现问题。 而且,朝廷也可以趁此机会,瓦解山东的大族。 大族抱团取暖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 有时候宗族之法,甚至超过官府! 这怎么能行? 再加上一些大族,人口动则过万。 是时候分家了! 移民政策的魅力,就在于此。 “此等利在千秋之事,别说三百万两,就算是三千万两,也要执行下去。” 朱棣财大气粗,震撼全场。 三大市舶司的贸易,给户部、内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朱棣有足够的底气,去进行执政。 “遵旨!”文武百官齐声高呼道。 朝会一散,朱棣将夏原吉留下,询问了一些江南治水之事。 在奏折中,夏原吉已经清楚地禀告了,可朱棣依旧热衷于倾听臣子的声音。 “此次治水,不容易啊。”朱棣发出一声感慨。 “是啊。” “所幸有宁波府提供粮食、物资,否则光是依靠朝廷、依靠户部,恐怕要脱一层皮。” 夏原吉发自肺腑地感慨。 “朕已经看出来了,你对宁波府念念不忘。” “王守敬给朕的感觉,却是对宁波府不够上心。” “这一次下西洋,他足足离开了宁波府八九个月,也不怕回来以后,物是人非。” 朱棣深悉官场的险恶。 如果朝廷任命了新的宁波知府,王守敬只能调任他处。 摘桃子的事,在朝堂屡见不鲜。 王守敬会不懂人情世故吗? 他肯定知道。 可他偏偏还是选择下西洋。 虽然此次贸易,给朝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报酬。 大明使团贸易上的事,都是王守敬操劳。 可对王守敬自己来说,可没有太大的功绩! 文武百官对下西洋的行径,褒贬不一。 哪有宁波府的功绩,来得耀眼? 朱棣认为,王守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亦或者是对朝廷有信心。 可要仔细衡量王守敬的种种行径,他对朝廷的感情,真的如此真挚、纯粹吗? 朱棣一时间,琢磨不透。 王守敬这样的心性,朱棣是第一次遇见。 “志恒啊。” “他还年轻,看似随心所欲,实则有远大的抱负。” “区区宁波府,还不足以体现他能力的极限。” 夏原吉一边回忆,一边表达青睐,与朱棣的心思不谋而合。 “既然如此,朕就给他足够的机会!” 夏原吉听到这斩钉截铁的话,一时间惊呆了。 莫非王守敬真的要入内阁了? 就算不是内阁,也是一地的布政使! 这可是大明最年轻的布政使! 夏原吉如此年纪的时候,还在读书、钻研章句呢。 不过以宁波府的功绩,王守敬升迁是板上钉钉的事。 当然,也有可能留任宁波府一段时间,巩固发展。 这段时间,不会太长。 朱棣和夏原吉探讨了良久,分析着宁波府的成功,以及潜在的风险。 整体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 正如王守敬所说,大不了回归原样,大家一起农耕。 只要土地管控好了,民心稳如泰山! “即日起,朝廷严厉打击买卖土地的行径,私底下买卖将受到处罚。”朱棣决策道。 锦衣卫大肆出动,逮捕了很多富商。 一番抄家下来,户部又多了一项进账。 只是纪纲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 经手的资金,他都会截留一部分。 朱棣睁只眼闭只眼,这让纪纲愈发猖獗。 锦衣卫的统治力,逐渐影响着整个大明!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