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大公无私王守敬
“你便是马和?” “是叫马和。” “你就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胆敢往布政使大人屁股下塞炮仗?” “是。” “怪哉,怪哉,一个下人竟敢往布政使大人的轿子里放炮仗。于情不顺,于理不通啊!你为何要代人受过?” “奴才没有代人受过……” “还在撒谎!” “没有就是没有。” “难得啊,难得你的忠心一片。我问你,无端受过,你不觉得委屈吗?” “起初我觉得委屈,后来不委屈了。” “为何又不委屈了?” “二爷是主子,奴仆应该为主子担当过错。奴才应该和主子生死同命、荣辱与共。” …… “老衲今天给你上第一课,你是什么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根本就不是人。” “我……” “你不是人,只是一个宦官。” “老师,宦官就不是人了吗?” “宦官是牛马的牛马,奴仆的奴仆,别看你外表像人,实际上你只是皇宫后院的一个用具,和鞋底、抹布一样,只是用具。” “老师……” “嫔妃们可以在你的面前更衣,皇上可以在你的面前如厕,就因为你是宦官。” “老师,老师……” “主公若是喜欢你,你就是一个宠物。主公要是嫌弃你,你就是弃物。如果主公不幸死了,你就是废物。” 马和听到这里,已经泣不成声。 “马和,你要记住,身为一个宦官,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有多么低贱以后,才能熬过艰难的岁月。” “面对世人的侮辱,你要沉默得像一块石头、一座巍峨的大山。” “到了那时,你即使跪在地上,也比他们高,甚至高贵得多。” “宦官非人,偏偏要做人。宦官不但要做人,而且要做个人上之人。” “一世拼搏,定成大器。”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命薄似纸,应有不屈之心。” “这是曾经一个友人,送给为师的话,现在为师送给你。” 欲达高峰,必忍其痛。 欲予动容,必入其中。 欲安思命,必避其凶。 郑和一步步成长,终于随着朱棣的脱颖而出,熬出了头。 可距离他的远大志向,还差了很长一段距离。 市舶司,或许是他命运的归宿。 江南的富庶,将成为朱棣的霸业之基。 宁波府市舶司是一种新的尝试! 一旦王守敬成功了,将会颠覆大明现有的格局。 如果皇帝、朝臣只知道研究哪里的土地比较肥沃,哪里的百姓就应该多交税。 大明何来的前途可言? 要彻底禁止土地交易,必须进行利益的交换。 商业就是最好的选择。 商业又以海贸利润最大,宁波府市舶司将成为海贸的中心。 郑和要管好账,替朱棣看好小金库。 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对于郑和的到来,王守敬一点也不意外。 这是一笔大生意,皇帝不可能视而不见,也不可能完全托付给他。 他很干脆地将目前的账目,都交给了郑和。 反倒是让郑和惊愕不已。 这可是几百万两银子,王守敬难道就没有一丁点心动? 就算他没有胆魄贪污,这也是宝贵的权势象征啊! 郑和完全不理解。 可一想到眼前这位器宇轩昂的青年是王守敬,似乎一切都能够解释得通。 郑和带着一帮亲信宦官还没有查验完账本,王守敬将府库的钥匙,也大大方方地交给了他。 “王知府,这是为何?” 郑和心中凛然,他甚至怀疑其中很可能存在着某种阴谋。 这是他在燕王府,以及朝堂上历练锻炼出来的敏锐嗅觉。 莫非,账本有假? 市舶司存在着巨大的亏空,只是被王守敬掩饰过去了? 郑和忽然觉得,无论是账本,还是府库的钥匙,都变得烫手。 他不动声色,试图从王守敬的神态中,捕捉到有用的讯息。 只可惜他失败了。 王守敬的眼神中,除了真挚还是真挚。 “市舶司还没有完善,处处需要人手。” “府库和账本,我就交给郑公公了。” 王守敬浑然不在乎这些俗物,令郑和愈发谨小慎微。 “辛苦王知府了。”郑和轻施一礼,态度十分恭敬。 王守敬离开后,郑和加紧督促亲信查账。 他亲自守着三天,账本查了两遍、三遍,都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小太监、胥吏,都是查账的好手。 为了此行,郑和特地从内府、户部调遣来的。 天下间的假账,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 内府、户部的人都说没问题,郑和自然没什么好怀疑的了,悬着的心悄然放下。 他带着人马,继续清点府库中的银两,分文不差。 除非入库的时候,王守敬就已经贪污了一部分,中间的过程绝无可能。 但入库前的事,与郑和没有一丁点关系,他只要守好市舶司的账目即可。 “天下间,竟真的有不贪图权势,不贪图钱财之人?” 郑和心底震撼。 王守敬或许真的能够称得上真君子了! 难怪能够得到老师的推崇。 郑和没有放下戒备,掉以轻心。 接下来他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呆在宁波府。 他倒要看看,句容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否会在宁波府上演。 “微臣有本启奏。” 郑和洋洋洒洒,写下了一封奏书,向朱棣汇报市舶司的情况。 “市舶司账册无误,王守敬慷慨地将府库一并交给微臣保管。” “微臣查验库银,折合白银两百八十六万两。” “……” 朱棣仔仔细细地对照,这和他预计的差不多。 王守敬缴纳了一百万保证金,又支付了东南沿海卫所的军费五十万两。 再加上打造船只的费用,能够剩下两百多万两实属意料之中。 “市舶司还没有开启贸易,王守敬就花掉了商贾近半数的钱财。” “合着他是骗子,朕也跟着成了骗子。” 朱棣不禁调侃。 什么样的生意,能够填补这样的耗费? 王守敬的众筹,恐怕要成为笑话了。 所幸这一笔钱,都用到了刀刃上。 朱棣一点也不亏! 他只是好奇,王守敬会如何向商贾交代? “真成了惊天骗局,朕就把他发配辽东。” 朱棣觉得这是好主意,怡然自乐。 占到了大便宜!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