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没想到朕还是小瞧了他
夏原吉看到蹇义惊愕的神色,心里别提有多舒爽了。 前阵子他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让各部都挤一挤经费,以支撑新帝登基。 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夏原吉绝对不会亏待各部。 奈何能够在朝堂上混的,都是人精。 本属于他们的利益,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像王守敬这样大公无私的官吏,在大明可谓是凤毛麟角一般。 他足足筹备了两百万两。 试问,谁能够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做到? 纵使是掌控朝廷力量的夏原吉,都要大费周章。 战争结束了,大明正在重建,到处都需要钱。 兵部、工部只会管夏原吉要钱。 好不容易逮到咸鱼一样的吏部,经费可以缓一缓,没想到蹇义也跟铁公鸡一样。 夏原吉夙兴夜寐,没想到真的有无双天人,带着两百万两来救他了。 王守敬功不可没啊! 夏原吉甚至计量好了,等到时机成熟,就将王守敬挖到户部来。 人人都以为户部是肥差,只有夏原吉知道,里面一点油水都没有。 朝廷每挪动一步,都需要百万两钱银支撑。 户部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没能耐的人进了户部,估计活不过一个月。 凑不出钱来,脑袋不够砍的。 蹇义细细观望,看到了一车车的真金白银,刺眼得很。 “哈哈!” “夏大人,户部发了这么一笔横财,咱们吏部的经费是不是有望了?” 蹇义略一拱手,打趣着夏原吉。 没想到夏原吉怒发冲冠,喝道: “想得美!” 这一笔钱,他必须毫不保留地投入到登基大典中。 大明能不能迎来新的气象,就看新帝的魄力和手段了。 夏原吉深知朱棣的才能,因此甘心为他效力。 事实已经证明,建文帝的存在,阻碍了大明的发展。 如今格局已定,大明风平浪静,得让百姓休养生息了! 等到户部完成了最后一步的核查,为首之人向夏原吉汇报道: “句容县上贡金银价值一百五十万两,奇珍异宝布锦诸物,保守估计五十四万两。” 夏原吉心潮澎湃,深吸口气堪堪冷静下来。 “好!” “本官一定会向陛下请功,嘉奖句容百姓!” 身为户部左侍郎,户部的二把手,夏原吉的承诺十分有份量。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句容百姓欢呼雀跃,声嘶力竭地呐喊。 他们激动万分,目光灼灼地望着王守敬。 句容,赌对了。 他们直接拿钱开路,买前途。 朝廷不缺这点钱,但这点钱所表达出来的民心,是朱棣所需要的。 靖难之役的口号是清君侧,实则叔叔抢夺侄儿的帝位。 朱棣需要凝聚力,需要民心来证明,他是对的。 这是朱棣最深刻的执着! 句容百姓的表现,暖了朱棣的心窝。 夏原吉、蹇义这些大臣,心里十分通透。 百姓上贡,为朝廷分忧。 这是民心所向啊! 朱棣再头昏,都不会在这时候选择清算。 句容所隐藏的一些小问题,都能蒙混过关。 包括王守敬! 句容的发展,只不过是大势下的一颗石子,稍微引人注目了一点罢了。 王守敬营造了一场盛宴。 百姓满意,不需要付出什么,就获得了免税的机会。 豪绅满意,他们能够与朝廷大员近距离地亲密接触。 王守敬给他们铺垫了一条往上的通道。 朝廷官员满意,句容解决了他们暂且的难题。 皇室更满意,官员办事妥当、给力,百姓心向大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接下来的时间,句容豪绅不飘,妥善地运营好这一份荣耀。 他们完全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这也是王守敬对他们最初的承诺。 绝对不花冤枉钱! 句容的各种产业,已经在京师狠狠地宣扬了一次。 威名远扬整个大明,只是时间的问题。 等到句容百姓上贡二百万两的消息传扬出去,他们的信誉也会蹭蹭往上涨。 做生意,信誉很重要! 例如,现在句容的豪绅、商贾去苏州府进丝绸,他们可以试着付定金,拿货,贩卖,最后再付尾款。 能够拿出两百万两,慷慨地上贡给朝廷,会短苏州商贾这几千两? 句容商会成为了天下的标杆,各地的商贾必然蜂拥而至,到各大作坊进货。 生意不就来了吗? 信誉,是无形的资产。 如果是一般时刻突然上贡,说不定朝廷会里里外外将句容调查一遍。 商贾有没有欺压百姓? 县令有没有贪赃枉法? 这一轮调查下来,句容怎么也要脱层皮。 王守敬选择朱棣登基的时间点,配合皇帝作秀。 谁会在这时候不长眼,扫朱棣的兴致? 就算王守敬真的贪了,还是大贪。 朱棣也会缓两三年,再进行处置。 他不再是燕王,而是皇帝。 夏原吉、于谦直接硬刚,朱棣都慷慨地展示了皇帝的气魄、胸襟。 王守敬这一步谋划,让句容鸡犬升天。 夏原吉容光满面地与王守敬交谈,迫不及待道: “本官必须尽快向陛下汇报,还请王县令多多担待。” 王守敬宠辱不惊,微微向夏原吉施礼。 夏原吉乘坐车马,欢快地向皇宫进发,心中感慨万千。 “这王守敬年纪轻轻,却是一个妙人啊。” 他已经很久没遇到这样的年轻才俊了。 夏原吉祖籍江西,和解缙、王守敬算是半个老乡。 朝堂中的“乡党”,还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夏原吉正自思忖间,已入了皇城。 朱棣罕见地放下了奏折,接见夏原吉。 这位可是大明王朝的财神,朱棣见了他都嘴角含笑。 “启禀陛下!” “句容的贡物已经核算完毕,共计两百零四万两。” 夏原吉深施一礼,语态豪迈,暗藏些许傲然。 “什么?” “不是一百万两吗?” 朱棣惊愕地停顿了一下,解缙已将句容府库的二十万两带回来。 若王守敬较真起来,他只需要筹集八十万两,即刻完成皇命。 可是王守敬偏偏不,给了朱棣这么大一个惊喜! “陛下,千真万确,是二百零四万两!”夏原吉朗声强调道。 朱棣脑海中王守敬的形象,陡然拔高。 “没想到朕……还是小瞧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