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赵氏发家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3章 放鸭子
    蓉宝怕把她爹气出毛病来,忙补充道:“爹,只要你告诉我你藏了多少钱,我保证不跟娘说。”

    赵老四呵了一声,“你当我傻啊?”

    要是上当了,这钱就全被耗子叼走了。

    蓉宝一计不成,再连一计,“爹,你缺钱花吗?”

    赵老四反问,“你给我钱啊?”

    蓉宝眯起眼,兴奋道:“我可以借给你。”

    赵老四咬牙切齿道:“真是好闺女。”

    蓉宝忸怩道:“爹,我不用你还。”

    赵老四大感意外,窝心不已,闺女没白疼啊。

    蓉宝接着说,“你把我的小银花还给我就行了。”

    赵老四脸上的笑容霎时消失的一干二净。

    疼个屁的疼,改明儿就把她卖了。

    蓉宝还是有几分眼力见的,直觉告诉她,继续说下去肯定会挨揍,于是麻溜的改口,换了副嘴脸,“爹,你刮了胡子又俊了,跟娘可相配了嘞。”

    要是换成别人说这马屁话,赵老四肯定心花怒放,但是蓉宝说的,他就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于是赏了一句滚蛋。

    “好嘞。”蓉宝手脚并用的爬上车。

    后方慢悠悠的赵四郎加快脚步。

    .

    赵梅两家的婚事在村里人看来就是赵家攀上高枝了,毕竟梅家是城里人,就好比鲤鱼跃农门,晴姐嫁过去,以后也是城里人了。

    不过说归说,顶多就是背后酸几句,没把以前的旧账翻出来念叨,毕竟这几年多多少少受了赵家的一点好处,要是反咬一口,心里有点过不去。

    毕竟人和畜生的区别,就是人有良心。

    花莲儿去山上放鸭子,被村里人拉着不放,“老大媳妇,坐下说会儿话。”

    花莲儿还要去放鸭子呢,并不想跟村里人扯闲天,只是这么多人看着,情面上抹不过去,只得站着跟众人说两句。

    “你家晴姐儿嫁到城里去,在哪摆酒啊?”

    “在梅家村里摆酒。”

    “梅家村可就远了嘞,上百里路。”

    “哎,是远了些。”

    “嫁到城里就享福了,不愁吃不愁穿,以后还能帮衬一下家里的哥嫂兄弟。”

    这话听起来不太对劲,花莲儿慢吞吞笑道:“家里孩子都有本事,要嫁出门的闺女帮衬啥啊?她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

    有人觉得话茬子不对,说了句中听的场面话,“你这个当后娘的真没话说,把晴丫头当亲闺女疼,以后就是不孝敬亲娘,也该孝敬你。”

    “老大媳妇没生过孩子,哪知道生养孩子的苦,有点良心的嫁出门都知道要孝敬爹娘。”

    花莲儿的脸色霎时就变了,这话直往她心窝子上戳。

    村里人赶忙岔开话,“这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都是别家的人了,总往娘家划拉东西算怎么一回事?”

    “照你这么一说,那闺女不是白养一场?”

    “闺女要是孝敬爹娘是应该的,那你家儿媳孝敬娘家你也别动气。”

    大娘恼羞成怒,“咋,这么操心我屋里头的事,想扒墙偷汉子啊?”

    妇人翻了个白眼,“我偷猪偷狗都不偷你家汉子,又丑又挫,看一眼都倒胃口。”

    一句话,直接给大娘整的发狂了,拍着大腿,左一句“不要脸的小娼妇”,又一句“不害臊的贱皮子”,语调悠扬婉转,像唱大戏的。

    长了嘴巴,谁都不是受气的,妇人袖子一撸,嗓门又响又亮,“你个满嘴喷粪的老虔婆,看到谁家日子好过了就眼红,烂心肝黑心肠的老货……”

    村里民风淳朴,一般就动动嘴皮子,不打架。

    “算了算了,乡里乡亲的,都少说一句。”

    “她一大把年纪了,你跟她计较什么。”

    妇人被点拨,又是一句诛心的话,“半条腿踏进棺材的老货,迟早两腿一蹬,躺倒地里去。”

    原本松懈些的气氛,又凝重起来。

    村里说小也不小,从村头走到村尾要些脚程,说大也不大,屁大点事一眨眼的功夫就满天飞。

    老杨头现在已经卸任了村长,无事一身轻,所以就算听到外面有人在吵架,也只是喝了两口茶就继续摆残局。

    新村长李二的辈分小,有些话老杨头能说,他不能说,所以好言好语劝了半天,才让双方消停。

    不过虽然不作声了,但嘴皮子还在动,你吐一口痰,我吐一口口水,打的有来有往。

    李二眼睛一抽,他好像知道杨叔为什么不乐意做村长了,因为村里婆娘脑子里根本塞不进道理。

    好话说不通,只能板起脸,学老杨头骂道:“好赖话说遍了,都不当一回事,耍起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威风,什么话都往外秃噜。你们不要脸,村里还要脸。村里的风气,就是被你们给败坏了!添油加醋的,煽风点火的,恨不得直接打起来才好。热闹看的开心嘞,将来都不嫁闺女不嫁孙女了!”

    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老杨头半辈子的经验,一招就灵。

    村里人不识字,也没啥见识,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只有把后果摊开,话说的严重点,就没人敢再吭声。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