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1章 可用武人
    一旦云南当地的百姓对大明怨恨过深,即便派有兵卒驻扎,可他们时不时阻断粮草运输便足可让朝廷十分头疼。

    对于云南当地的百姓,总不能似倭国、高丽那般,尽数屠灭吧。

    而片刻沉默过后,还是李善长率先出声道。

    “因不满我朝新政,分发土地数额。当地百姓再起民变,杀我军将士。”

    “老臣以为,此自当严惩。”

    “一来,我朝将士不能白白身死。二来,若不严惩,今后新政继续推行,当地百姓稍有不满便仍会聚众叛乱。”

    “只不过老臣以为,严刑过后当以恩待。”

    “既然百姓认为朝廷分发土地很是不公,那便由他们自己商议土地如何分配。”

    “自己商议?”李俨眉头微皱,有些不解道:“土地乃百姓根基,乃是百姓的命根子,如何能让他们自己商议?”

    “况且当地百姓自有势大一方,势弱之人。”

    “陛下推行改土归流之新策,本意便是将权贵土地分予贫苦百姓。倘若让当地百姓自己商议土地如何分配,那便失了新政之本心,助长权贵做大!”

    就在李俨情绪激动,当即出声之时。却见李善长似早有预料,甚至正中下怀一般嘴角微微上扬。

    “韩国公是想说.....”

    “不错!”

    不等李俨说完,李善长颔首打断道:“正如李尚书所言,土地乃是百姓命门,乃是百姓的命根子。”

    “让当地百姓自己商议如何分配土地,则必有人拉帮结伙,欺压势弱百姓。”

    “而如此一来,不正好揪出还未彻底肃清的土司权贵?”

    “而且当地贫苦百姓见他们自己商议土地分配后,他们能得到的土地比我朝为其分配时得到的更少,他们自然愈发不满, 也愈发归心我朝。”

    闻言至此,李俨这才明白李善长这法子的高明之处。

    老家伙哪里是真的想让当地百姓自己商议土地如何划分。

    李善长这老家伙分明就是要找个由头,不仅趁机肃清还未揪出来的土司权贵,更是踩着这些土司权贵的脑袋,收拢当地百姓的民心。

    要知道!

    先前有民变之事,必是有人从中作梗。

    云南土司权贵势必隐藏于百姓之中。

    而李善长这法子一出,不仅让当地百姓明白相较于他们追随的土司,大明对他们要更加宽容。

    而且还能彻底将隐藏起来的土司权贵一网打尽。

    此时众人不自觉的将李善长的法子和解缙方才所言之法作对比,甚至不需多想,二人之法高下立判。

    解缙虽说严刑镇压,可狠辣严苛只在表面。对大明收拢当地云南,对接下来的安南战事没有半分鄙夷。

    而李善长所言之法却狠在骨子里。

    不仅肃清了隐藏起来的土司权贵,更是收拢了当地百姓的民心。

    到时候运送粮草的队伍路经云南,当地百姓非但不会从中作梗,聚众生乱。甚至还会协助运粮队伍,为前线将士助力。

    “诸位大人以为老朽所言,可有补充?”

    “韩国公所言甚是妥当。”

    “的确高明,的确可行。”

    众人嘴上一个劲儿的附和,可心里都清楚李善长这是给他们开口的机会。

    只不过李善长方才说的法子已然很是高明,他们再想补充也是不能。

    片刻过后。

    见众人迟迟没有人出声提议。

    李善长深吸口气,继续说道:“再有!”

    “便是恩待班老等偏远部族!”

    “相较于云南当地的百姓,偏远部族对我朝廷素来敬仰,民心归附。”

    “老臣以为,当恩待偏远部族的百姓,给予他们恩待。”

    “如此云南当地的寻常百姓见状,自然摒弃他们的土司,转而忠心效忠朝廷。”

    “确为老成谋国之言。”待李善长说完,朱标缓缓点了点头。

    “传令马虎,依韩国公所言行事。”

    语罢,朱标似想到什么,转而继续道:“梁国公为吐蕃安定,为朝廷分忧,请命亲自驻守吐蕃。”

    “然朕却不想让安南战场损失梁国公这员猛将,况且其麾下先锋营乃攻坚锐军,于安南平原之战自有大用。”

    “诸位以为,当派哪位将军代替梁国公,坐镇吐蕃?”

    待朱标声音落下,在场众人相互对视数秒后,脸上都多了几分疑惑。

    如今军中诸将多领兵在外,朝中也只剩下曹国公李景隆、信国公汤和。

    且不说定下征西之策时,朱标便命二人留京驻守,当下吐蕃战事已平,只是提防民变自然不可能派遣这二位前去。

    单就说驻守吐蕃这事,在武将看来原本就不是什么好差事。

    任谁都知道保境安民永远比不上开疆拓土之功,当下军中武将自然更愿前往安南与徐达大军会合,征讨安南一国。而不是领军驻守在吐蕃,提防民变。

    更不需说李景隆、汤和二人在军中的威望本就胜过蓝玉,自然不可能让他们代替蓝玉驻守吐蕃。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