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9章 上中下策
    谢全犹豫片刻还是咬牙说道:“若约束过严,怕是如今这般少年锐气也会消减许多。”

    语罢。

    当看到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谢全这才意识到朱标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打算利用国子监来约束士子。

    而且被朱标这么一说,谢全也算是想明白了。

    相较于他们当年求学之时,于师长跟前唯唯诺诺,哪怕师长犯错仍不敢直言的怯懦相比。

    如今士子的锐意之气,实在难得。

    尽管这年少热血容易受人教唆,被有心之人利用。

    可若是大明的青年学子都失了这份少年锐气,那对大明朝来说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也是见谢全明白了过来,朱标微微颔首,随意说道。

    “朕会命国子监的讲学师傅多些注意,教学子们凡事莫急,当有沉思。”

    “在朕看来,当今的学子满是少年意气,他日入仕为官必能一改官场千年昏沉。”

    “至于受人蛊惑,为贼人臂助。”

    朱标笑着摇了摇头。

    “倒也无妨,这些学子到底还是听劝的。”

    “待真相摆在眼前之时,学子们还是能够知错改错。”

    明白朱标的意思,谢全郑重颔首后便也不再多言。

    实际上,如今谢全与朱标都很清楚,《洪武纪册》能让一众学子心有锐气已实属不易。

    再想让这些学子明晰是非,有足够的判断力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上百年的教化,根本不可能实现。

    至于当下!

    吐蕃、云南、安南还需用兵,将来大明还要继续开海远洋。

    而民生方面仍有可为。

    增加学子的判断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也急不来。

    倘若换做先前,朱标必然也和那些学子一般,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同样不愿见流言盛行,流言杀人。

    而如今,说朱标心中多了几分冷漠也好,说此事与大明兴盛相比分有轻重缓急也罢。

    总之朱标不愿在增加学子判断力,杜绝流言杀人上面花费太多的功夫。

    “传朕旨意!”

    朱标看向刘保儿,“命国子监今后三月通讲《洪武纪册》辩证篇,告诉学子凡事皆有前后两面,凡事当左右三思。”

    待刘保儿下去传令。

    谢全斟酌片刻,转而冲朱标沉沉拱手道:“陛下圣明。”

    “微臣明日便要动身前往吐蕃,还望陛下保重!”

    “明日启程?”朱标略有不舍的看了眼谢全。

    平心而论,谢全不似詹同那般圆滑,没有铁铉那般孤直。

    在一众朝臣之中,当属最合朱标之意的。

    倘若不是吐蕃无人总领,朱标还真有些舍不得放谢全远行。

    “此一行必有诸多不易,吐蕃百姓少经教化,生出骚乱民变也未尝可知。”

    “不过改土归流确为当下收拢偏远之地的必经之路,你当谨慎为之。”

    “微臣明白。”

    就在谢全躬身拱手,郑重领命之时。

    朱标缓步上前,轻轻拍了拍谢全的肩膀后,温声继续道:“到底还是要自己保重,朕对你有大期望。”

    “如今白柳堤等五名御史前往各地,经查各地官员。”

    “卿与马虎分别前往吐蕃、云南。”

    “将来待你等几人回京,六部主官也该换换血了。”

    听到朱标这番话,谢全也只当没听到般,默默低着脑袋。

    而朱标也意识到自己说的过多,旋即从腰间取下随身玉牌递到谢全手中。

    “豫才。”

    “听闻你还未取字,朕便替你选了豫才二字。”

    见谢全盯着玉牌上的豫才二字默默出神,朱标语调温和,继续说道:“朕知道祖籍绍兴,并非河南。”

    “然河南中原之地,自古多有治世之才。”

    “其地文化厚重,多出经国大才。”

    “加之你先前曾为河南布政使,朕也是在河南拔擢你至京。”

    “陛.....陛下.....”

    听到朱标对自己竟有如此期望,谢全一时感动,竟有些说不出话来。

    “去吧。”

    “朕从龙骧卫中给你挑选了二百名军中好手,一路护送你前往吐蕃。”

    “陛下信重之恩,臣万死难报!”

    冲朱标郑重再拜后,谢全双手捧着玉牌便朝宫外走去。

    “传朕旨意。”

    待谢全走后,朱标看向一旁宫人。

    “命常茂与刑部尚书开济同审沈四平等人,罪证确凿,株连三族。”

    “命铁铉、詹同肃清冗职。”

    朱标虽命锦衣卫、刑部同审此案,可说到底却也是没什么好审理的。毕竟朱标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常茂、开济二人总不可能再审出什么冤情。

    而接到命令的瞬间,开济也顾不得天色已晚,当即便带着刑部差官前往诏狱提审案犯。

    锦衣卫衙门内。

    开济等了半个时辰,常茂这才匆匆赶来。

    “开尚书何必漏夜前来,明日....”

    “陛下有旨,下官不敢耽搁!”开济说着凑到常茂跟前,“公爷见谅,陛下既此时下旨,那你我二人便要连夜审理完毕。”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