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6步步生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51章 有大局观的曲某人
    港岛红磡工业区老大一片呢,算上十九世纪末的大规模填海区,总面积近六十公顷。六十年代最高峰时,有大小近千家工厂。

    区域发展起来后,可以带动北面的土瓜湾、何文田,连接东部的启德和观塘,辐射范围足有一百多公顷。

    黄埔老船坞、青州英泥和李家成基于两片地拿下的连接处和周边几块地,不过是占据了红磡湾北岸最核心的一片。

    土地污染的事一曝出来,倒霉的可远不止长实。多少家都捂着地,等红磡体育场和长实的项目起来后,带动周边地价整体抬高,再开始跟进开发。

    大批还没有搬走的小厂,准备等地皮再涨一涨就卖掉,赚一笔后搬去北面建一座更大的厂。

    这还只是直接利益受损的。

    土地转型和开发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见得了光和见不得光的各界人士,简直不要太多

    港府的城市更新计划处于夭折的边缘,方方面面不知道多少人的利益受损,肯定得赶紧商量一下该如何应对……

    三号,曲卓应邀去石澳度假别墅“聊天”。

    为啥找他去?

    他是和黄的股东呀,属于利益受损者之一。

    就没人怀疑他?

    还真没有。

    值得怀疑的人有,但绝对不是曲某人。

    利用工程质量问题操控长实股价,为收购提供便利的操作,是他与沈壁单独谋划的。

    操作发动后,出现了计划外情况,明显有人在借势在暗中推波助澜。

    曲卓跟沈壁商量了一下,决定按兵不动。

    为啥?

    事情闹的已经有些超出掌控了,如果按照原计划开始吃进长实股票,等于把屎盆子往自己脑袋上扣。

    至于他跟詹姆斯悄悄谋划,并由丹尼尔负责具体推进的“小黑手”,连沈壁都不知道,遑论金牛会的一帮子了。

    而且,曲某人已经是公认的,不愿操心的人。

    东方报,米高明确愿意将部分股份转给他,让他成为第一大股东,但他压根不感兴趣,白给都不要。

    九龙仓,他明明可以拿更多股权,任何人都不会有意见,但他最后只拿了百分之十二。而且,全力支持包船王,完全不参与日常运营和管理。

    和黄也一样,凭他的实力完全可以掌握更多的股份,但只收了不到百分之十就停手了。后面全力支持李家成,半点不插手具体管理。

    说实话,如果公司一定要分出股份,都希望是这种既能提供有力支持,又不胡乱伸手的“好股东”。

    过往的所有表现证明了,不论从哪方面看,他都不可能是背后的推手。

    那么,会是谁呢?

    答案有且只有一个——怡和!

    为啥?

    虽然怡和旗下产业驳杂,但核心业务就两个,一个是贸易,一个是地产。

    这两项与和黄和长实都有着巨大的利益冲突。

    贸易就不用说了,和记与怡和同为港岛古早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两大英资洋行。虽偶有合作,但根本上一直处于竞争关系。

    一度和记是占据上风的,但祁德尊那个废物点心贪大求全,摊子铺的太大,73股灾后一蹶不振。

    和记和黄埔合并后,怡和必然是最不愿意看到和记枯萎的贸易业务,再次发展起来的那一个。

    至于地产,置地集团的核心产业在本岛。以遮打大厦、厉山大厦、康乐大厦、置地广场、文华酒店、怡东酒店、梅苑和地利根德阁等一系列大型地产项目为核心,控制着大片优质的高价值土地。

    时间进入70年代后,又开始对一些老旧物业进行二次开发,趁机吃进周边小块土地进行整合,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红磡区域一旦被开发,怡和会损失大量潜在优质的客户。

    其它人因为利益关联,即便搞和黄和长实,也不会拿土地污染说事。

    唯独怡和,不但不在乎,甚至恨不得把整个红磡开发计划都搞垮。

    它也有能力谋划和推动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还能做的天衣无缝,让人寻不到破绽……

    没错,典型的有罪推论。

    作为唯一的可能,甭管它承不承认,当所有人都认为是它做的时,就一定是它做的。

    更何况“小黑手”在适当的时候,还会悄咪咪的放出一些似是而非,但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证据。

    保管凯瑟克家族越描越黑。

    曲卓走进度假别墅后身的休闲厅时,几个人正大骂怡和呢……

    “杰里米,听闻你准备搞怡和?”总管港岛土地规划、开发和审批事务的理民府府官大声呛气的问。

    “是呀。上次派了个什么投资顾问找我谈话。那姿态,好像要施舍给我点什么似的。”曲卓冷笑着在吧台边的高脚椅上坐下。

    掏出烟盒叼嘴上一根,抬眼看向屋里的众人,示意手里的烟盒。

    之前刚接任老子参加金牛会“聊天”,对曲某人表现的很不屑,后被老串串教训了两句的年轻人,立马抬手响应。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