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58,我在四合院放卫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万吨水压机
“我……” 黎镇南那叫一个火啊,偏偏还没办法发出来。 无缝钢管的教训至今让他心有余悸! 换个人敢说这句话,黎镇南一定狠狠奚落他一通,绝对不相信对方能搞出来。 但是姚跃进这个妖孽,不能用常理来衡量。 黎镇南专门托人打听了下,知道结果后那叫一个绝望。 姚跃进真的为了造暖气管道才研究的无缝钢管! 一不小心就造出个世界先进无缝钢管生产线出来! 草! 还有天理吗? 自己辛辛苦苦留学三年,专业学过无缝钢管设备,结果还不如他这个初中生的一不小心! 这一次姚跃进说为了压暖气片,黎镇南内心已经信了八成。 第三轧钢厂的暖气片实在太火了,第一批计划采购数量就高达十万套。 这还不包括那些大院家庭自己出钱购买的数量! 为此轧钢厂招聘了好几百临时工,三班倒生产暖气片,效益那叫一个红火。 就连黎镇南家里也订了一套,上个月刚安装好。 看完结构后,黎镇南绝望地躺了三天。 一个初中生,还是轧钢厂的初中生,搞出的暖气片竟然比苏联还先进! 自己再在冶金部待下去,一辈子都只能活在姚跃进的阴影下! 为了出人头地,他这才发动家里关系,调去了万吨水压机项目。 没想到又赶上姚跃进要搞液压机! 他内心那叫一个怕啊:“你要搞多大吨位的?” 姚跃进自然明白他在想什么:“两千吨的,我们厂够用了!” “吁……” 黎镇南暗暗松了一口气,故意不屑地撇撇嘴:“我搞得可是万吨水压机,全国第一台!” “就凭你?呵呵!” “我怎么了?我可是苏联留学回国的高材生!你见过万吨水压机吗?长什么样知道吗?” 姚跃进懒得搭理黎镇南,办完手续赶紧进资料库找液压机资料。 万吨很了不起? 要不是第三轧钢厂用不上,自己造一台给他看看! 翻完所有资料,确定要晒的图纸后,姚跃进回厂思考起了万吨压力机的事情。 黎镇南这小子还没吸取教训啊! 什么叫见过万吨水压机吗? 太不给哥面子了! 越想越火大,姚跃进跑到了李怀德办公室:“李厂长,你说我们能造万吨水压机吗?” “什么?你说什么?万吨水压机?” 李怀德那叫一个惊讶,被姚跃进的话给吓住了。 那可是万吨水压机啊,压根就不是轧钢厂的菜! 姚跃进使劲点点头:“对啊,我们这么大的钢产量,要是有个万吨水压机,还怕没活干嘛?这可是全国第一台!” 李怀德心动了:“你有把握吗?今年刚批了两台,南沈北刘啊,各自主持造一台,我们能行吗?” 1958年,国家批了两台1.25万吨水压机制造计划,分别由刘鼎和沈鸿主持。 刘鼎主持的水压机安装在一重,于1962年制造完成,1964年投产。 沈鸿主持的水压机安装在上海重型机器厂,于1962年制成并投产,是国内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这两个项目集中了国内最高水平的液压机人才,举国之力支持研究。 第三轧钢厂连一个液压机人才都没有,拿什么搞万吨水压机? 姚跃进倒是不担心没人才:“我们先搞个两千吨的练练手,再搞万吨水压机,至于人才简单,还是大会战模式请大家帮忙!” 有了前面两个项目打下的底子,第三轧钢厂在全国都出了名。 上次没来参加轧钢线项目的技术员,肠子都悔青了! 那可是在大会堂庆功啊! 还有集体庆功照,上面附着大领导的亲笔题字。 单单这张照片可以炫耀一辈子! 轧钢三厂要是搞万吨水压机,不知道多少人削尖脑袋要挤进来帮忙,还是自带干娘那种! 李怀德越听越心动,在办公室里足足转了十圈才停下脚步! “干了!新厂房按万吨水压机建设,我这就去部里改计划,年后就动工!” 看看李怀德这魄力! 换成杨厂长前怕狼后怕虎,鬼知道拖到哪天才能建好新厂房。 姚跃进回到办公室,开始升级起了复制的图纸。 国内压力机技术极为缺乏,只有苏联引进的八百吨级小型压力机资料。 苏联似乎有意限制中国大吨位压力机的发展,大型压力机只卖产品不给技术。 加上1958年后中苏关系产生裂缝,已经不可能再从苏联引进大型压力机技术。 因此国家才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自己搞万吨水压机! 姚跃进拿着最完整的八百吨压力机图纸资料开始升级,连升两级到了两千吨液压机。 再想升级的话,就必须先造出两千吨液压机来! 为了给万吨水压机指路,姚跃进放弃了液压技术,选择了落后的水压技术。 经过上千次模拟,结合目前的国内加工水平,姚跃进最终采用三缸四柱结构。 这样两千吨压力分散到三个液压缸,解决了大型液压缸加工难题。 还有液压机的主要构件厚达几十公分,再焊接组成结构件。 要是工人拿个焊枪手工焊接的话,先不说质量难以保证,单单时间上就要一个多月。 由于焊接温度不均匀,结构件到处都是缺陷,使用时很可能发生断裂事故。 必须改用先进的焊接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其他还有蒸汽加压、安全性、锻件固定等等一系列难题。 难怪上一世万吨水压机整整搞了四年! 两千吨还算小问题,首都这边的企业就能解决配件加工问题。 自己要搞定的就是焊接问题! 国内已经有了从苏联引进的电渣焊、埋弧焊和二保焊,只要在此基础上升级下就可以适用压力机焊接。 还有控制问题,全都要采用自动化控制! 还有钢材问题,需要研制超高强度合金钢! …… 一系列技术问题解决下来,三天后姚跃进下达了配件采购单。 首都重型机械厂和液压配件厂很是开心地接过了加工任务,又派出精兵强将前来协助研发。 这年代全国能自主研发液压机的企业屈指可数,更不要说两千吨的大型压力机。 听到风声的首都各大配套厂,全都主动前来参加项目。 只要能加入两千吨液压机的配套体系,明年生产任务至少翻个三番。 他们倒贴经费和配件也要参与进来! 就在项目进度神速的时候,一机部突然发来了函件。 “两千吨压力机已经在沈重立项生产,轧钢三厂项目立刻停止,采用沈重成熟方案!”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