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58,我在四合院放卫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温室大棚
“大棚?” 老者顿时眼前一亮:“你搞得是温室种植吗?小伙子,你是干什么的,怎么懂这么多?” 姚跃进意识到自己说的有点多了:“我在轧钢厂后厨上班,家里是农村的,平时喜欢钻研点农业种植,看过国外大棚的介绍,也想自己试试!” “这可得花不少钱啊?” “没关系,我愿意为全国老百姓的菜篮子倾家荡产!” 姚跃进口号喊得太高了,一下子感动了老者:“好,我们农科院一定支持你做实验!只要大棚搞成了,开春我批十亩地给你!” 老者带他去了农科院,喊来了几位农科院大棚研究员交流大棚的事情。 他们看到年轻的姚跃进,全都露出了怀疑目光。 徐彦研究员皱着眉头说道:“小姚,搞大棚可不是小事情,我们已经失败两轮了,你可一定要慎重啊!” 姚跃进懒得废话,画出了大棚结构图:“你们出人出地我出钱,搞好了大棚产出是我的,成果算你们的,怎么样?” “没问题!” 有傻子送钱给农科院做实验,这么好的事情上哪找? 直到签协议的那一刻,姚跃进才知道老者的身份,农科院丁颖院长! 丁颖,中国第一位水稻专家,早在1934年就利用野生水稻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中山一号”。 他的成果轰动整个亚洲,日本农史学家渡部武教授1989年在主编《中国的稻作起源》一书时,首次称他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丁院长笑呵呵地拍着姚跃进的肩膀:“小姚,等你的大棚菜出来了,第一份可得给我啊,老头子我也算没有白帮忙啊!” 面对丁院长的鼓励,姚跃进那叫一个感激:“您放心,第一篮菜我妈都不给,一定给您!” 计划造一个两亩地的大棚,这可不是一点小钱就够的。 丁院长让他先拿三百块,剩下部分农科院先垫上,等建完了再说。 三百块啊! 姚跃进那叫一个难啊,到底是改造住房还是先建大棚? 算了,还是先去赚钱吧! 现在他成了反革命嫌疑人,肯定有人暗中盯着自己。 这时候去鸽子市卖大批物资,不被拉去切片研究才怪。 他跑到菜市场买了十几颗小白菜,塞进了随身带的麻袋里。 随后又买了香菇、干贝、排骨等材料,同样装进了麻袋里。 这些物资被他暗中移动到了空间里,连同一只鸡放进一口大锅熬起了高汤。 这是在模拟车间试验了上万次的终极配方,一口下去能鲜掉舌头。 又从地里拔起新鲜的小白菜,去掉叶子只留下最嫩的菜心,装进了麻袋里。 最后他又去土产门市部买了一个大坛子,洗干净抱着去了峨眉酒家。 伍师父看到他抱着一个大坛子过来,忍不住乐了:“小姚,你这是又做花生油了?” 姚跃进笑呵呵地说道:“伍师父,我想卖道菜给你们,不知道你们收不收?” “哈哈哈,你小子跑我们酒店卖菜,也不怕师父把你赶出去,什么菜啊?” 徒弟们全都乐坏了,忍不住围过来看热闹。 “开水白菜!” 听到这个名字,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小子真敢吹啊! 他见过开水白菜长啥样吗? 伍师父也来了兴趣:“这道菜对汤的要求极高,你先亮出来看看!” “好!” 姚跃进拿过一个大勺子,从坛子里舀出一大勺汤汁倒在了大海碗里。 所有人都愣住了,这也是高汤? 清澈透明,分明就是水啊! 只有伍师父脸色郑重地走了过去,品尝了一点点碗里的高汤。 下一刻他眼睛一亮:“好!好!好!小姚,展示下你的开水白菜吧,要是比我们高明的话,我做主就收了你这坛高汤!” 姚跃进拿出一个菜心摆在碗里:“尝尝我特制的开水白菜,白莲花开!” 随着热乎乎的高汤浇下,菜心很快就开起了花,那画面实在太惊艳了! 整个厨房的人都惊呆了,不敢相信地望着这一切。 足足愣了一分钟,所有人齐齐竖起了大拇指:“好!” 伍师父忍不住感叹起来:“巧夺天工,真是巧夺天工啊,此乃我川菜最高技艺,这道菜我们买了,你开个价吧!” 姚跃进有点不好意思地开价道:“三百块,这道菜以后就属于你们峨眉酒家,怎么样?” “这个价格……” 伍师父为难起来,这个价格太高了。 就算报给酒店经理也不可能答应下来! 姚跃进赶紧拿出和农科院签订的协议:“我卖钱是为了建这个大棚,成功的话冬天可以卖西红柿黄瓜给你们!” 这个可以有! 伍师父顿时心动了,拿着协议和那一碗开水白菜去找酒店经理。 不知道他用什么办法说动了经理,很快就带着姚跃进去现场展示了一下开花过程,那叫一个惊艳。 “买,必须买,这是支持国家农业建设!” 不愧是酒店经理,站的角度就是高。 同时不忘和姚跃进签了个协议,独家买断开水白菜配方和大棚蔬菜优先供货协议! 赚到了三百块启动资金的姚跃进,下午带着钱和图纸赶到了农科院,找到徐彦研究员准备动工。 姚跃进用的是后世琴弦式温室大棚,不需要取暖设施就能冬天种植蔬菜。 为了保证效果,他还是留了两道简易暖风道,配上个炉子就可以给大棚内供暖。 施工很简单,短短三天大棚就有了基础模样。 近两米高的土墙搭建完毕,立柱横梁全部到位。 唯一麻烦的是塑料膜,国内产量极低,都用在了军工产品上。 农科院好不容易申请到了一批,又定制了保暖用的草帘子。 按照计划一周内就能全部完工。 徐研究员觉得这次有戏,很是激动地询问道:“小姚,你打算种什么?” “西红柿、黄瓜和菠菜,你们找人帮我翻地上肥,然后种我带来的种子!” 农科院专门雇了六个农民照看这个大棚,严格按照要求种植。 包括每天掀草帘时间,以及放草帘时间,全都按照姚跃进要求进行。 现在是九月底,赶在年前收获一茬,正好可以让上面看到农科院的最新成果! 就这样,姚跃进的大棚事业正式起步。 未来三年能不能让一家老小吃上菜,就看大棚的种植效果。 王大领导第一时间收到了报告,忍不住打给杨厂长调侃起来。 “小杨啊,看看姚跃进这心态多好!” “知道自己可能要被发配农村了,提前学起了农业。” “这就叫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啊!” ……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