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渔夫逆袭:开局救美,渔获满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4章 古人垂钓的壁画
    随着讲解员的脚步,王晓宇和沈佳怡来到了另一个洞窟。

    这个洞窟的壁画描绘的是古代的市井生活。

    画面中,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

    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员,还有在街头嬉戏玩耍的孩童。

    沈佳怡兴奋地指着画面中的一处,说:“晓宇,你看,那里有人在卖鱼呢。

    古代的市场也有卖鱼的,看来钓鱼在古代也是很常见的活动啊。”

    王晓宇笑着说:“没错,钓鱼这项活动历史悠久,说不定古人钓鱼的技巧和咱们现在还有相似之处呢。”

    继续前行,他们来到了一个绘制着《夜半逾城》壁画的洞窟。

    这幅壁画描绘的是悉达多太子在夜半时分骑马越过城墙,出家修行的故事。

    画面中,太子身姿矫健,骑在骏马上,眼神坚定而决绝。

    骏马腾空而起,四蹄生风,仿佛要冲破画面的束缚。

    沈佳怡的目光在壁画上仔细地搜寻着。

    突然,她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喜地喊道:“晓宇,你快看,这里好像有古人垂钓的场景!”

    王晓宇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画面的角落里,有一个模糊的身影正坐在河边,手中拿着一根钓竿,静静地垂钓着。

    两人顿时来了兴致,凑近壁画,仔细地研究起来。

    由于年代久远,壁画上的颜色有些褪色,线条也有些模糊,但依然能大致看出垂钓者的轮廓。

    “你看,这个垂钓者的姿势和我们现在的好像不太一样。”

    沈佳怡说道。王晓宇仔细观察着,说:“是啊,他坐得很端正,身体微微前倾,钓竿也拿得很稳。

    感觉他的重心比较低,可能这样更有利于控制钓竿。”

    他们开始猜测古人钓鱼的工具。

    沈佳怡指着壁画上隐隐约约的钓竿形状,说:“这钓竿看起来好像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么长,而且感觉材质也不太一样。会不会是竹子做的?”

    王晓宇点点头,说:“很有可能,古代竹子资源丰富,而且竹子韧性好,很适合做钓竿。

    不过,这钓竿上好像没有鱼线轮,那他们是怎么收线和放线的呢?”

    两人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王晓宇突然说道:“我听说古代有一种叫做‘直竿钓’的方法,就是直接用手来控制鱼线的收放。

    可能古人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吧。”

    沈佳怡眼睛一亮,说:“有道理,不过这样对手的技巧要求肯定很高。

    而且你看这鱼线,好像很细,古代又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鱼线材料,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呢?”

    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壁画上垂钓者手中的鱼线。

    虽然画面模糊,但还是能看出鱼线很纤细。

    王晓宇猜测道:“说不定是用蚕丝或者马尾毛做的。

    蚕丝很坚韧,而且很细,马尾毛也有一定的韧性,都可以用来做鱼线。”

    沈佳怡想象着古人用蚕丝或者马尾毛做鱼线的情景,不禁感叹道:“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

    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居然能想出这么多办法来钓鱼。”

    接着,他们又开始研究古人钓鱼的饵料。

    壁画上没有直接画出饵料的样子,但沈佳怡推测道:“古代生态环境好,河里肯定有很多小鱼小虾,他们会不会用这些小鱼小虾做饵料呢?”

    王晓宇补充道:“也有可能用蚯蚓,蚯蚓是万能饵料,很多鱼都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