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8章 你是不是卧底?
    “啥?不成不成!

    你是不是敌人派来的卧底?

    干啥啊,穷的都要光屁股了,还假大方,打死都不成!”

    大队部里,李厚河高声的拒绝着,身体都远离了李剑垚一些。

    这个侄子是不是专门来祸害村里的,怎么没事就让村里掏钱呢!

    李剑垚回到村里,直接来到了大队部,见十大爷和朱凤春两人都在,直接说了让村里考虑每天给津河中学的孩子们一人一枚鸡蛋吃。

    “瞧你们这小气的样子,一人一天一个蛋,200天的上课时间也就24万个蛋,何况第一年只有初一初二和高一三个年级,最多也就12万左右的蛋。

    第一年也就不到6000块钱。”

    “你滚蛋,六千块不是钱啊!咱们村儿每人还能分上个差不多两块钱呢!

    你是不是日子过好了,就看不上这点钱了?

    要搁到以前,这都快赶上全村平均分红的一半了!

    一斤盐才多少钱,这些钱不但全村吃盐都吃不完,连牲口的都吃不完!

    你说,是不是你表叔给你灌什么迷魂汤了?

    我打电话骂他一顿去,什么玩意,当个公社书记就能往死了薅舅舅家的羊毛了?

    他要是敢还嘴,我就拉着家里几个老爷子去公社打他一顿!”

    李剑垚也是服了,但老李家的外甥还真是容易挨揍啊,这啥都没说明白呢就把事儿怪在人家头上了。

    “十大爷你冷静一点,这事儿表叔还不知道呢,我先跟你们合计合计,你们好歹让我把道理讲明白好不好?”

    “那你说,要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我连你一起打!”

    “哎,你厉害,张嘴闭嘴就要打人了,我就站着,你碰我一下,信不信我找我三爷去告状去?”

    李剑垚也是理解他暴躁的根源,种子的事儿今年就到头了,以后不但没有三倍返还的粮食,还得交公粮,还得三提五统。

    乡亲们吃了十几年的农业科技的红利到头了,收入锐减,搁谁身上谁不上火?

    李剑垚更知道,今年是集体的最后一年,过了年,政策下来,土地就分到个人手里了,再这么集中制的管理也不成了。

    所以更得跟县里要个政策,养殖业扩产,但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扩大规模的建设环节和鸡和猪的育种,而是饲料原材料的来源,也就是粮食。

    在当前的环境下,想多弄点粮食出来,没有县这一层的支持,你有钱收粮都做不到。

    不搞点社会责任,怎么能理直气壮的跟县里要指标?

    “咱们先说哈,种子的事情今年是最后一年,明年县里就不收了。

    接下来咱们村里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个收入的大头没了,不但收入降低,而且要按照约定开始交公粮、交三提五统(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教育附加、生育附加、民兵训练费、民政优抚费、民办交通费)。

    虽然咱们过去一些年攒了一点家底,可光出不进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想要让老少爷们们继续过着比其他大队好一点的生活,咱们就得想办法,即使种子收入这项没了,生活质量也不下降。”

    李厚河从李剑垚的身上把烟掏了出来,给朱凤春和李剑垚各打了一根,然后顺手就装到了自己的兜里。

    “你继续说!”

    李剑垚就知道他这个德性,也没跟他计较。

    “所以,咱们得增强现有的产业的盈利能力。

    目前咱们村,除了种子,剩下能赚钱的就是养鸡场、猪场、食品厂,其中食品厂有咸菜和熏鸡这两类产品。

    咸菜的原料是蔬菜,地里长的,其他诸如油盐和虾是外购,成本基本可控,利润可观。

    熏鸡的主要原料是鸡场养殖的鸡和一些糖。

    而猪场和鸡场的主要消耗则是饲料。

    现有的制度改变之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粮食没那么多了,进而影响养殖的规模甚至熏鸡的出货量 。

    所以,当务之急是保证咸菜、熏鸡、猪、鸡这四种产品的规模不缩减,保证乡亲们的收入下限。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能够保证粮食的数量?

    咱们是不是要跟县里谈,咱们花钱购买粮库的库存粮、周转粮。

    有了粮食,就可以保证现有的这几个产业不受影响,甚至还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要想把种子这方面的损失补回来,规模扩大到什么程度,你们两位应该能算明白吧?”

    俩人动笔,在本子上比划了一阵,算出来因为种子改为普通粮的损失,很快就有了结论。

    按现在的总产量和收购价,大概是21万多,平均到每个村民的头上大概是72块钱一年。

    没了这个产业,再加上公粮和三提五统,等于每个人少了100多块的收入,资金的总缺口是30多万。

    要想补回来这部分的收入,的确需要不少的粮食,而且还得花钱。

    “所以,咱们都这么穷了,还给中学每年白给1万多?

    这要是鸡蛋涨价了,粮食再涨价,咱们实际的支出不是还要更多?”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