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太宗旧事?
田秀听了这话以后,目光不禁一凝。
他有些怀疑。
郭瑗之会不会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把朝堂上那些有本事的大臣都流放到外地,以此将自己架空?
皇帝的眼睛中闪过一丝杀意。
郭瑗之敏锐的察觉到了皇帝眼神中的那丝杀意,赶紧说:
“陛下,妾的意思是,流放一批对太子有用的朝臣,太子即位以后,重新将这些人召回就是。”
皇帝不动声色的问:“那你觉得朝中哪些人应该被流放?”
郭瑗之刚想说话,立刻就意识到是皇帝在给她挖坑!
这时候她把名字说出来,无论这些人对太子有没有用,皇帝都会认为他居心不良。
该死,该死!
郭瑗之暗骂自己愚蠢。
她立即跪在地上,向皇帝拜道:
“陛下,妾错了,妾不该妄议朝政的。”
田秀的目光依旧紧紧的盯着郭瑗之。
这吓得郭氏大气都不敢喘。
一直过了很久,皇帝才说:“起来吧!”
郭瑗之诚惶诚恐的起身。
皇帝又对她说:“瑗之啊,你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行,不过太子和李治不同,他做了几十年的太子,根基已经稳固了,只要他继位后能励精图治,就没人能动摇他的位置。”
郭瑗之却是已经吓得不敢再接话了。
皇帝摆了摆手说:“你先下去吧!”
郭瑗之如蒙大赦般的退出。
她出去了以后,皇帝猛然从病榻上坐起,目光始终凝视着郭瑗之离去的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里。
皇帝依旧让郭瑗之在身旁侍疾,郭瑗之也依旧会帮皇帝批阅奏书,一切如常。
冬至这一日,即墨郡守田商上书说一颗陨石降落在即墨,陨石上还刻着七个字,秀皇死而天下乱。
田秀看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刻想到了史书上记得的一件事。
秦朝末年的时候,一颗陨石降落在东郡,上面同样刻着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不过和历史上不同,这颗陨石居然降落在了即墨,而且上面的字也变成了秀皇死而天下乱。
虽然两件事都发生在公元前211年。
但这件事情还是引起了皇帝的高度警惕。
陨石天降这种事如果是真的,为什么不是像历史上一样落在东郡,而是跑到即墨去了?
田秀又打开那份奏书。
田商在里面说,看到这块陨石的百姓足有数百,谣言迅速在即墨蔓延,很多百姓都在议论说,田秀就要驾崩了,田唐马上就要大乱,这是上天给的警示。
看到这里,田秀彻底确定了,这陨石肯定是人为的。
必定是有贼人想要作乱,假借着陨石来祸乱大唐。
实在是该杀!
田秀对郭瑗之说:
“瑗之,你立刻做两件事,第一件事让即墨县令将那块陨石即刻运到洛阳,朕倒要看看,这块传说中的天石到底长什么样子。”
“第二,让即墨县令查,务必要找到在陨石上刻字的真凶,朕倒要看看,是哪个反骨贼人如此大胆!”
“唯!”
天子一怒,浮尸百万,血流千里。
田商接到皇帝的诏令以后,立刻派人开始在即墨盘查,寻找在陨石上刻字的真凶。
另一边,那块刻着字的陨石被送到洛阳。
皇帝看到那块陨石后大怒。
这陨石居然是他妈用小篆写的!而且还有个字写错了。
老天示警,还踏马能写错字!
田秀立即下令,严令田商在一个月之内抓到刻字之人,否则严惩。
田商接到诏书以后,知道皇帝是动了真火。
有人在陨石上刻字诅咒皇帝,这事闹得太大了。
必须得有一个结果,要是他再抓不到凶手,皇帝定会定他一个失职之罪。
一个恶毒的想法在田商脑海中产生了。
不如就诬陷即墨百姓,就说他们怨恨皇帝,故意在陨石上刻字诅咒。
但这样一来,皇帝必定会派钦差来追查这些百姓刻字的原因。
他该如何解释?
总不能说是百姓怨恨官府吧,这百姓好端端的凭什么会怨恨官府?
只能说明是他施政不当,激起了民愤,百姓才会在石头上刻字。
这样一来皇帝依旧会严惩他,而且他会死的很惨!
既然不能让百姓来做替罪羊,就只能让本地的豪强士族来做替罪羊!
即墨曾经是齐国的五都之一,这里生活着大量的田氏宗亲,如果说是这些宗亲刻字诅咒皇帝,那岂不是说皇帝很残暴?以至于连田氏宗亲都来诅咒他。
所以也不能让这些田氏宗亲来背锅。
既然如此……
那就只有让即墨的儒生把这口锅背下了。
齐国灭亡以后,稷下学宫依旧存在,而且学宫每年会向朝廷举荐大量人才。
这即墨就生活的不少儒生。
这些儒生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什么根基,让他们做替罪羊,是再好不过。
田商立即就给皇帝上书,说是即墨儒生因为无法做官,因而怨恨皇帝,所以刻石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