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帝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70章 齐杰
    凤祥十二年夏。

    太子替皇帝前往燕国巡游,视察长城的修建情况。

    出发以前,皇帝召太子入宫,为之饯行。

    父子俩在未央宫有一番对话。

    皇帝对太子说:“长城关乎到边疆的稳定,太子要仔细检查,看有没有工匠偷工减料,各级官吏是否尽职尽责。”

    太子拱手称是。

    五月,太子从洛阳出发往燕国而去。

    六月,太子途经晋国。

    晋王田玉携百官出城迎接太子。

    太子乘坐马车和晋王一同入城,晋王带着太子检视了晋阳城。

    晚上,太子把他在晋阳城的所见所闻都如实的写进了奏书中。

    “儿臣自入晋国以来,见晋国之百姓生活之况,晋阳城中多有穿丝袍之百姓,民众以粟米为食,民安而国富,此皆晋王治国有方……”

    皇帝看完太子的奏书后很高兴,下诏给晋王,称赞他治国有方,又把太子的所见所闻告知其他几位藩王,请他们效仿晋王那样,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离开晋国后,太子继续北上,到达代国。

    在到达了代国以后,代国的景象和晋国大大不同。

    只见代国境内,百姓多着破衣烂衫,面黄肌瘦,逃亡者甚众。

    进入代城时,太子看到城外的田地全都因为干旱龟裂,不见有半颗庄稼,倒是代王,气色甚好。

    太子本想责难,但是又见代王年幼,而自己又是代王的伯父,问责的话便不好出口。

    入城后,太子召来代国相,问他说:“代国距离晋国不远,晋国百姓富足安乐,为何代国百姓生活的如此困苦?”

    代国相惶恐地低下头,战战兢兢道:“殿下有所不知,今年代国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艰难。而代王年幼,尚未能亲政,诸多事务由下官处理,下官虽日夜操劳,却仍未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实乃下官之罪。”

    太子眉头紧皱,又问道:“那为何不见官府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代国相脸色微变,犹豫片刻后说:“仓中粮食本就不多,加之运输不便,一时难以发放到百姓手中。”

    太子心中生疑,决定亲自去查看粮仓。

    到了粮仓,却发现仓中空空如也。就在这时,一个小吏偷偷拉住太子衣角,小声说:“殿下,粮食都被代国相和一些官员私吞了,他们勾结奸商,高价售卖粮食,百姓苦不堪言。”

    太子闻言大怒,当下决定彻查此事,定要还代国百姓一个公道。

    代国相听闻太子正在调查他,大为惊恐。

    一旦等太子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自己必死无疑。

    而如今能够救他的人就只有一个,代王!

    代王宫。

    代国相找到太后韩姬,一见面就跪在她面前,说道:“太后救命。”

    韩姬眉头一皱,问道:“出了何事,如此惊慌?”

    代国相哭诉道:“太后,太子正在调查粮仓的事情,要是让太子查清楚,老臣必死无疑。”

    韩姬听了以后一点也不着急,她半躺在榻上,打量着自己葱白的手指,说:“这事儿和孤有什么关系?”

    代国相没想到韩姬会是这种反应。

    “太后,您难道是要见死不救?”

    韩姬说道:“国相,你贪污粮食中饱私囊,如今事发了太子要查你,孤一个妇道人家又能如何呢?”

    代国相闻言,面色狠厉的说:“太后,臣这些年每年都给您和代王送钱,臣每次送的钱都让人登记造册做了账的,要是老臣被太子抓了,对您恐怕也没好处。”

    韩姬心中一紧,她没想到代国相居然还有后手,若是太子拿到账本,自己和代王都免不了要被皇帝重责。

    她沉思片刻,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太子是皇帝器重之人,不可轻易得罪。你先下去,我自有安排。”

    代国相千恩万谢地退下。韩姬立刻召来心腹谋士王桦商议。

    王桦是王绾的侄子,韩姬带着代王到代国来的时候,田承业特意让王桦跟随在侧为代王母子出谋划策。

    代王母子初入代国时,国政都被国相把持,王桦献计给韩姬,用重利贿赂代国,很快就将他腐化了,代国的大权也落入代王母子之手。

    从此以后,韩姬对王桦十分器重,大事小事都与之商量。

    王悦听韩姬说明事情原委,献计道:“太后可先稳住太子,再暗中派人去和太子身边人接触,许以重利,让他们从中周旋,拖延时间。同时,赶紧筹集粮食,重新填满粮仓,销毁一切证据。”

    韩姬觉得此计可行,立刻着手安排。

    她让人带着重礼分别去贿赂太子身边的三个近臣叔孙通,王文越,齐杰。

    使者先找到了叔孙通。

    叔孙通看着韩姬送来的礼物,严词拒绝,拒不受贿。

    使者被大骂了一顿,无奈离去。

    很快,使者又找到了王文越。

    王文越看着眼前黄澄澄的金子,很是心动。

    使者趁机说:“只要先生能让此事善了,代王还有重谢。”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