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三百两银子不翼而飞
韦一笑跟随在张涛身后,像一只小猫一样虔诚。 “天后很快就要迁都了……”张涛轻轻地说道。 迁都? 韦一笑眉头骤然一紧。 自高宗皇帝起,两圣就经常去洛阳办公。 目前神都洛阳的上阳宫,在武承嗣监工下,已经接近尾声。 长安城中,曾经屡屡放出要迁都的消息,不过一直没有下文。 很多官员私下里都认为,女帝不可能迁都洛阳,这里面牵涉到很多问题。 长安城毕竟是高祖建国之基业,况且目前又无强敌压境,根本没有迁都的必要。 倘若女帝提出迁都洛阳,必然招致大臣们的一致反对。 “张公公,这迁都一事,事关重大,天后真的会迁吗?”韦一笑问道。 迁都洛阳并不是把皇宫搬过去,这里面牵涉到行政机构、官员安置,各种物资,以及财产的再次分配等等。 牵一发,而动全身! “天后肯定会迁都,这只是时间问题,韦大人可以提前布局……”张涛又道。 他知道女帝喜欢洛阳的上阳宫,而且女帝,最终会在洛阳明堂(万象神宫)称帝,母仪天下! 女帝只要狠下心来,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了的。 即使所有官员都反对,女帝一人扭转乾坤,从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韦一笑的心脏,不规则地跳动着…… 张涛是女帝身旁红人,想必迁都洛阳一事,他肯定已经获悉了。 如果真的确定迁都,那倒是可以发一笔不小的横财。 “公公此话当真?”韦一笑又一次试探性地问道。 “这件事千真万确,铁板钉钉!韦大人大可拿出家产,去洛阳收购一些房产和地皮,保管你赚得盆满钵满!”张涛笑道。 如果定都洛阳的话,那么洛阳城的地价、商铺一定飞涨,而长安城的房价,则会大幅下跌。 现在正是抄底洛阳地皮、房产的时候! 韦一笑喜不自胜。 “在下对于张公公的景仰,犹如惊涛拍岸,奔腾不息;山高水长,一发而不可收拾!” “既然张公公这么说了,我回家马上变卖家产,去洛阳购置房产!”韦一笑应道。 张涛心想,听我的话,保准你错不了。 只要迁都洛阳的消息一放出来,地皮和房产,立即就会翻涨。 可惜张涛本金不够,要是有钱,绝对去洛阳投资。 告别了韦一笑之后,张涛身上的衣服还未干,于是决定回屋换一身衣服。 他推开房门,发现有松动的痕迹。 难道自己早上出去没锁门? 屋里倒是没什么变化,一如往昔…… 等等! 木柜的门,怎么打开了? 张涛心中惶恐,木柜里,放着女帝赏赐给自己的三百两银子。 “天哪!” 银子竟然不翼而飞了! 张涛打开柜门,看到里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是谁偷了我的银子? 张涛恼羞成怒。 自己来到大明宫还没满月,哪有仇家,究竟是谁干的? 难道是小六子这个太监? 前几天他还向张涛借钱,两人为此还打了一架,小六子心怀不满。 十有八九就是他! 估计赌红了眼,竟然来偷张涛的银子! 张涛跑出屋外,来到隔壁小六子的屋子。 “小六子在吗?小六子在吗?” 张涛在门外喊道,可是无论他如何叫嚷,门都没有开。 可恶! 这事也怪自己警惕性太差。 小六子一定是惦记着自己的银子,而张涛根本不会想到,他会闯进来偷银子。 真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现在找不到小六子,也无法对质。 看来只有等他出现了,才能弄个水落石出。 张涛回到屋里,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正准备刮掉点胡渣子,却发现找不到剃刀了。 今天可真是奇怪了? 银两被偷可以理解,但是自己的剃刀,难道也被偷了? 这剃刀不值钱,但对于张涛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胡子不及时剃掉的话,自己不是太监的身份,就有可能会暴露。 此事非同小可。 银两丢失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剃刀丢失,麻烦就大了! 太监长胡子,容易让人起疑。 这可如何是好? 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女帝一般下午会去延英殿,张涛必须在那待着。 于是,张涛顾不得多想,急忙出了门。 在经过一个造型雅致的水榭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 一个俏丽的女子,坐在木栏上,微风吹过她的发梢,散发着女人的馨香。 两三只水鸟飞去来兮,泛起阵阵波光粼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情此景,张涛脱口而出道。 什么! “你会吟王勃的诗?”上官婉儿猝然回头,看着张涛。 王勃一身才气,《滕王阁序》也是高考大纲范围内需背诵的诗句,张涛当然知道。 “略懂,略懂……”张涛自谦道。 “你居然会背王勃的诗句!”上官婉儿再一次惊叹道。 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曾颁布禁令,不许太监识字。 后来在唐高宗晚期,这项禁令逐渐开放。 在这大明宫中,除了高公公、魏公公、周公公等几位大太监识字外,一些小太监及宫女,根本不识字。 而上官婉儿才情卓绝,尤其喜欢吟诗作赋,特别敬重才子。 所以,当她听到张涛脱口而出王勃的诗句时,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张涛一时兴起,又背诵起一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才情纵横,只是可惜天妒英才!这首诗意境悠远,不愧是传世的佳作……” 什么? 这个小太监,竟然还能点评王勃的诗句? 他不过是一个点香的小太监? 怎么弄得自己像个大才子? 上官婉儿除了连续震惊之外,对张涛的好感,跃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诗会友,以诗窥人。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的诗,都是这种空灵蕴藉之美。”上官婉儿不由自主地说道。 这大明宫中,虽然太监与宫女不少,但是会吟诗的,当属凤毛麟角。 张涛只是背诵了几句王勃的诗,就让上官婉儿有一种,觅得知音的感觉。 想不到知音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小涛子,我刚才随意写了几句诗,你能否帮我看一下?” 说完,上官婉儿拿起石桌上的一张纸,来到张涛身旁。 什么? 让张涛指点诗句…… 他一下子懵了。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