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徐敬业真的造反啦
五天后,大明宫紫宸殿,女帝临朝,气氛风云激荡! “徐敬业杀扬州长史陈敬之,矫诏自封扬州大都督,已经造反!” “同党有其弟李敬猷,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扬州已经沦陷!” “报,乱臣贼子征发扬州囚徒,聚众十万,使用年号嗣圣。” “贼首徐敬业设立扬州大都督府,自称匡复上将。” “报!楚州司马李崇福,率领三县响应李敬业!” “……” 朝堂之上,群臣乱作一团,徐敬业造反的最新消息,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群臣惶恐。 女帝端坐御椅,颜色不改,一言未发。 “退朝!” 早朝过后,中书省中书令裴炎、刘炜之、门下省侍中郭待举、尚书台右仆射张贤亮,以及御史右丞敬兴、司刑寺少卿袁恕己等一众近臣,齐刷刷来到延英殿,接受女帝垂训! 朝堂之上,女帝听到徐敬业造反,而且扬州已经独立,心中满是愤怒! 这么大一件事,下面的官员,居然瞒报。 徐敬业造反,倒不至于兴风作浪,但这背后,又有多少李家王室参与? 有多少李唐旧臣暗中勾连? 这些才让女帝深深忌惮! “徐敬业逆反多日,你们为何不报?现在扬州沦陷,是不是要孤全把你们全部革职了!” 【哈哈,徐敬业果然造反!】 【这下事情闹大了吧,响应他的人还不少!】 【赶紧派大将去镇压,现在还来得及。】 张涛在延英殿角落中烧香,心中的话,又全被女帝听到了。 奇怪? 徐敬业造反,连自己近臣都是刚刚知道,为何宫中一个小太监,竟能提早知道? 肯定是猜的! 你这乌鸦嘴,被你侥幸言中! 女帝一想到这里,更是气喘不停。 你这小太监最好乖一点,我正在气头上,小心火大了,唯你是问! “陛下,徐敬业造反,从者众多,显然是经过了精心密谋。等消息传到长安时,扬州已经暴乱,我等始料未及……”中书令刘炜之辩解道。 “启禀天后,徐敬业号称十万之众,其实不足三万,根本不足为惧!只要派出大将清剿,敌寇必然不战自退!”右仆射张贤亮拍胸脯道。 发兵是肯定的,但是要知道敌情才行。 徐敬业是要攻洛阳、长安,北上还是南下,值得窥探。 “徐敬业作乱扬州,目前仅有楚州及润州响应,没有任何影响力,根本威胁不了长安……”御史右丞敬兴也是自信满满。 【你们这些当官的,久居长安城,知道个屁!】 【叫个将军出来问话,说不定,还能知道的多一些。】 【这次造反,徐敬业其实威胁不大,不过骆宾王写了篇《讨武曌檄文》,你们肯定看过。】 【堪称千古第一檄文,文采华丽,气势宏伟,万民争相阅读,据说各地纸价都纷纷上涨!】 什么? 女帝听到张涛心声,悚然一惊。 《讨武曌檄文》? 好家伙,骆宾王的才华毋庸置疑,居然还写了篇讨伐女帝的檄文? 《讨武曌檄文》真的确有其事? 檄文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女帝对张涛的腹语,心生疑惑。 “尔等,可有听说过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文》?”女帝震恐地问道。 此言一出,延英殿宛如炸雷! 骆宾王这篇《讨武曌檄文》中大骂女帝,而且内容污言秽语,不堪入目,恶意贬低女帝…… 朝野上下达成一致,千万不能让女帝知道这篇檄文! 以女帝性格,如此贬损她的形象,必然勃然大怒。 女帝要是动怒,百官必然股颤! 奇怪了? 女帝怎么会知道骆宾王《讨武曌檄文》这件事? 究竟是哪个大臣,偷偷泄密了? 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 延英殿中官员面面相觑,目光游梭,连呼吸之声都是多余的。 “回话!到底有没有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文》?”女帝再一次咆哮道! 官员吓得震彻肝胆,纷纷下跪,低头不语。 哼! 女帝站起身子,目光凌厉。 这些官员集体沉默不语,看来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文》,应该确有其事! 【女帝啊,你就别问了,谁敢说看过《讨武曌檄文》?】 【触怒女帝,革职倒是小事,被杀也是小事,担心的是被灭九族啊!】 【总之呢,骆宾王这篇檄文,文采确实好,但是把你说的连猪狗都不如,你还是别看了,看了肯定生气。】 【你就别为难这些官员了,他们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 【我倒是还记得几句,如“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什么? 这些话,居然都是骆宾王写我的? 把我说的猪狗不如? 女帝心中震惊。 你们不让我看,我倒非要看看这篇,传言中,妇孺都争相阅读的《讨武曌檄文》! 女帝离开御书台,走入近臣群中,一脸肃穆。 一旁的大唐高官,皆双眼低垂,不敢平视女帝。 “裴炎,你一向博闻强记,《讨武曌檄文》开头,是否有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句?” 什么? 女帝怎么知道骆宾王这首反诗的开头? “微臣连日来,一直在弘文馆秉读史经,起草诏令,已经连续十日没有出过大明宫……请天后恕罪,臣的确不知檄文一事!” 中书令裴炎额头上虚汗直冒,说话语句哆嗦。 女帝双目直直看着他,久久不愿离开。 “刘阁老……”女帝走了两步,来到中书令刘炜之身旁。 “老臣在!” “骆宾王反诗之中,可有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两句?” 中书令刘炜之一听,差点吓得肝胆爆裂,心脏无限制起搏。 “老臣耳聋目短,记忆力衰退,很多事,根本记不得了……” 中书令刘炜之服侍过两位先帝,老成持重,头发花白,今年已逾八十岁。 “你每年俸禄多少?”女帝追问道。 “入银62两,粮食360石……”中书令刘炜之脱口而出道。 哼! 自己薪资记得这么牢,反诗却忘得一干二净? 也罢,女帝换个人再问便是了。 “郭待举,你一向喜欢晋隋两朝的骈俪体,对于杀姊屠兄,弑君鸩母……这两句是否还记得?”女帝又问道。 “噗通”一声,侍中郭待举,立即跪倒在地。 “家中老母刚刚过世,一直在灵堂守孝,两耳不闻窗外事。天后,请恕微臣不知之罪!” 言讫,眼泪鼻涕一把流,感染力极强。 也罢,你们一个个都是老油条,老狐狸,我倒不信,今天问不出个所以来! 难道今天在场的人,都不知道骆宾王的反诗? 一个个在女帝面前装傻,这可是欺君之罪! 女帝向左走了两步,来到御史右丞敬兴身旁。 “陛下,我全招了……我知道骆宾王的反诗,我能背!” 哦? 未等女帝问话,御史右丞敬兴先声夺人……
本站仅为测试学习使用,非盈利,请勿转载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