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转到帝都中海宫,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听取汇报,老人头发花白,背梳,穿着一身绿色的军装,戴着一副眼镜。
“报告,汇报完毕!”
那老人点了点头,“可知道那和珅在静心湖都说过些什么吗?”
“这个无从查证,只能调查到的是他在那里待了将近三个小时,临走的时候带走了两箱烟!”
老人听到这话,瞬间便坐直了身体,他微微一拍桌案,“胡闹,这么大的事情,你刚刚为什么没有汇报?”
汇报的男子站直立正,“领导,那只是烟,所以将其忽略了。”
“能从静心湖那边带出两箱烟,你觉得这是小事吗?去吧,主任这个位置你已经不合适再坐了,下去以后自动请调吧。。”
“是!”
男子此时早已汗如雨下,听到这话反而像是松了一口气,立正转身而出。
待那男子将门带上,老人这才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点上。
这些情况基本上与天启说的情况都能对得上,表面上看这杨家的风波与那和珅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更像是官场之间的一场争斗,但从刚刚自己听到的汇报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倒也不难看出这是有一人在操刀。
田家,李家,甚至连陈嬅都参与到了其中,还是她先行揭开的盖子让事态一发不可收拾,能让这么多家族齐心协力完成一件事,这还真是有些不可思议,他们有些本身相互不对付,那是什么促使他们共同携手的呢?
这里面必然有那个和珅的参与,若是没有利益相连,怎么会如此的默契?
从这一件事上也足以可以说明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愿意帮助和珅的,看来这个人确实不得了,很有本事。
此人现在行事的风格,以及所做的事业,倒是与自己现在想走的路有些不谋而合,像米国那样的经济体制道路才是正确的,而且这人已经做出了典范,若是将他拉拢在身边,这应该会打了很多人的脸。
但这事闹得这么大,元老也是知道的,算是默认了下面人的胡闹,和珅又从他那里拿走了两箱烟,又在静心湖畔聊了近三个小时。
这是不是说明他也很看好这位年轻人?他们之间可以聊这么长时间,但为什么和自己就聊不了几句话呢?这位元老到底在琢磨些什么?应该不会是对自己有所不满吧?
想到此处,老人摘下眼镜拿布片轻轻地在镜片上摩擦。
届时会选自己还会再更进一步,这一点基本上已经算是稳了,这成了几个大区的直接领导,虽然是个副手,但这已经无限接近于正职,只要再好好的经营两年,几乎可以说是十拿九稳。
这样看来,大家还都是比较信任自己的,虽然对自己的言辞颇有微词,但这也只是一些想法上争执而已。
看来关于杨家这件事情上方天启那老小子应该是没全说实话,至少对事情有所隐瞒,这倒不难看出老领导也不如正管,等会选过后应该对这人敲打敲打了,连未来的形势都判断不清楚,还坐到这个位置上做什么?
他正思绪连篇之时,房门被敲响!
老人掐掉手里的烟头,“进来!”
这次走进来的是另一位中年男子,戴着一副眼镜,也是一身中山装。
“领导,刚刚得到消息,江润林要做书记了!”
“这事我知道,等等,怎么这么巧合呢?”
老人突然反应过来,总觉得这个时间点不太对,伸手制止了男子的话,对面的男子不解其意,没敢吱声。
“你出去吧!”
老人挥了挥手,同时人也站了起来,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和珅应该已经选择了一个人站边,这个江润林现在这个时候上来,这里面保不齐有他和珅的影子?
既然他选择了元老,那自己在想要去拉拢这个人已经不可能,看来这个人进入自己视线还是太晚了,光顾着在上面转了,都把下面的一些事情给忽略了,如此一看这个和珅的眼光也不怎么样,他难道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潜力?
行吧,现在还不是时候,要等自己在稳一稳再说,先放下吧。
镜头转到静心湖,胡新立在元老的身后一句话也没有说,似在等待他的安排。
元老看着湖心,轻轻地将烟灰弹开,“这个小杨还是不安分呐,他就不怕这次彻底栽进去?”
胡新答道,“他坐到这个位置,却输给了一个年轻人,应该是心有不甘吧!”
“他走到今天不容易,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何苦再要去搞事情,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天启那边接到了赵副书记的电话,和总那边应该会受到不少的阻碍了。”
“不会,还不到时候,至少也应该会等到会选之后吧,小和应该还有一段时间的成长,这种事情就不要去操心了。
庆洋书记这边力量可是不小,也非常懂得隐忍,这是一件好事,至少还可以再和平的发展一段时间,震荡太大也不好。